[发明专利]一种无线节能复合型火灾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9436.5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2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和平;李森;李立明;杨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G08B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许玉明;贾玉忠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节能 复合型 火灾 探测器 | ||
1.一种无线节能复合型火灾探测器,包括中心控制模块、定时器模块、电源模块、感温模块、感烟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及声光报警模块;其特征在于:电源模块与其它各模块相连,负责整个电路的电力供应;定时器模块与中心控制模块相连,为中心控制模块提供中断计时;中心控制模块与其它各模块相连,负责整个电路的维护与控制工作,中心控制模块控制定时器模块的时间设置,控制感温模块与感烟模块的数据分析及工作状态,控制无线传输模块的数据设置及工作状态;控制声光报警模块的工作状态;感温模块与中心控制模块相连,负责现场温度测量工作,并将测量结果传送至中心控制模块;感烟模块与中心控制模块相连,负责现场烟气浓度测量工作,并将测量结果传送至中心控制模块;无线传输模块与中心控制模块相连,负责发送火灾报警信号及接受主机控制信号;声光报警模块与中心控制模块相连,负责火灾发生时的现场报警工作;
无报警状态下,感温模块与感烟模块在中心控制模块的调控下分时开启工作,感温模块与感烟模块中开启工作的模块作为工作的探测模块,未开启工作的模块作为休眠状态的探测模块,当工作的探测模块探测到的数据超过设置的报警阈值后,中心控制模块立即开启休眠状态的探测模块,若两种探测模块探测到的数据都超过各自的报警阈值后,中心控制模块确认火灾发生,驱动声光报警模块发出现场声光报警,在连接到无线网络的情况下,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报警信号发送出去。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节能复合型火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采用温度探测与烟气探测相结合方式探测火灾,在保证报警准确度、响应时间的基础上采用节能算法:无报警状态下,感温模块和感烟模块分时开启工作;当工作的探测模块探测到火灾信号时,立即开启感温模块和感烟模块中的另一探测模块,若两种探测模块同时探测到火灾信号,则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节能复合型火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该无线节能复合型火灾探测器探测器内置声光报警模块与无线传输模块,声光报警模块提供现场声光报警;在联网条件下,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发送火灾信号,否则关闭无线传输模块;该无线节能复合型火灾探测器作为独立式火灾探测器使用,或用于构建无线火灾探测网。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节能复合型火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各模块采用低功耗元器件设计电路。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节能复合型火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采用低功耗微处理器芯片,其唤醒时间仅为1μs,微处理器只在处理数据时处于激活状态,其余时间处于待机模式。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节能复合型火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采用低功耗感温芯片探测温度,该芯片内置AD转换及串口通信功能。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节能复合型火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采用节能算法控制感温模块:在无火灾报警状态下,感温模块采集速率为1Hz;当感温模块探测到火灾信号时,采集速率改为8Hz;若多次采集数据的平均值超过报警阈值,感温模块发出温度报警信号。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节能复合型火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采用散光式光电感烟原理设计感烟模块:在无火灾报警状态下,感烟模块采集速率为1Hz;当感烟模块探测到火灾信号时,采集速率改为3Hz;若多次采集数据的平均值超过报警阈值,感烟模块发出烟气报警信号。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节能复合型火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采用锂电池供电,采用电量检测芯片监视电池电量,当电池电量过低时,通过发光二极管闪烁发出低电量报警信号,或通过无线网络发送低电量报警信号。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节能复合型火灾探测器,其特征在于,采用无线传输装置,当加入到无线网络时,在无火灾报警状态下,间隔20s发送一次探测信号;若探测到火灾信号,则立即发送火警信号,无信号传输时,无线传输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943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