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通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9154.5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6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许义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40 | 分类号: | H04B10/40;H04B10/2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11 | 代理人: | 朱云丽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讯 系统 | ||
1.一种光通讯系统,其包括:
一承载体;
一光信号处理模块,该光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一光信号接收单元及一光信号发射单元,该光信号接收单元及该光信号发射单元设置于该承载体上;
一光信号传输模块包括一光纤及一光纤接头,该光纤的一端固定于该光纤接头上;及
一光路转换单元,设置于该光信号处理模块与该光信号传输模块之间,该光路转换单元包括一主体部及一埋设于该主体部内的光路平移部,该主体部与该光路平移部的折射率不同,该主体部包括第一光学面、第二光学面以及该第一光学面与该第二光学面之间的第三光学面,其中,该第一光学面与该光信号传输模块相对,该第三光学面与该光信号处理模块相对,由该光信号传输模块输入的输入光信号由该第一光学面进入该主体部,然后经过该光路平移部折射后发生光路平移,进一步在该第二光学面处发生全反射后,自该第三光学面射入至该光信号接收单元,由该光信号发射单元发射的输出光信号由该第三光学面进入该主体部并在该主体部的第二光学面发生反射后,然后经过该光路平移部折射后发生光路平移后,自该第一光学面射出至该光信号传输模块,该光路平移部具有相对且平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邻近该第二光学面,该第二表面邻近该第一光学面,该输入光信号和输出光信号均穿过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邻近该第一表面的该输入光信号和输出光信号的传输方向平行,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倾斜于该输入光信号和输出光信号的传输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承载体具有一垂直于第一表面的第三表面,该光信号处理模块、该光信号传输模块及该光路转换单元均设置于该第三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光学面平行该第三表面,该第一光学面垂直于该第三表面,该第二光学面与该第一光学面和第三光学面分别呈45角倾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光学面与该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分别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信号传输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一透镜单元,该第一透镜单元设置于该光纤接头上,该第一透镜单元与该第一光学面相邻且与该光纤的端部相正对,用于将该输入光信号会聚后传输至该主体部及将该输出光信号转化为平行光传输至该光纤,该光路转换单元进一步包括一第二透镜单元,该第二透镜单元设置于该第一光学面且与该第一透镜单元正对,该第二透镜单元用于将来自该第一透镜单元的输入光信号转化为平行光,并将该输出光信号会聚后传输至该第一透镜单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路转换单元进一步包括一第三透镜单元和一第四透镜单元,该第三透镜单元和第四透镜单元均设置于该第三光学面且分别与该光信号接收单元和光信号发射单元相对,该第三透镜单元用于会聚该输入光信号,该第四透镜单元用于将该输出光信号转化为平行光射入该主体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信号接收单元与该光信号发射单元的连线平行于该第一光学面,该光路平移部进一步包括相对且平行的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该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垂直并连接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平行于该第三光学面,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倾斜于该第一光学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垂直于该第三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路平移部的折射率小于该主体部的折射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路平移部采用以下步骤制成:
在该主体部内开设长方体状孔洞;
将液态塑料材料注入该孔洞;及
固化注入的液态塑料材料,固化后的塑料材料具有光路选择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915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信端装置、收信端装置、以及消息收发信系统
- 下一篇:车辆用转向操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