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行器螺旋导压式驱动叶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8447.1 | 申请日: | 2012-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8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马勤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勤荣 |
主分类号: | B63H1/14 | 分类号: | B63H1/14;B64C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425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行 螺旋 导压式 驱动 叶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下(如潜艇等)和空气中(如飞机等)运行器的行驶驱动领域,特别是一种运行器螺旋导压式驱动叶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水下运行器的驱动是在运行器的后端运用螺旋浆进行驱动,这一驱动方法是利用螺旋浆叶片的斜面着力叶片后的外在介体产生压强推送运行器前进,这样,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加,运行体前端的水(液)外在介体的舜时压强会不断增强,运行器后端的负压强也同时增强,其运行只能在前、后两端的逆向压差中进行,反作用力越来越大,前进阻力和行驶难度不断增加,行驶相同的距离所耗的能量会因为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前进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运行器行驶时很容易遭受到速度的上限。
目前,常用的空气中运行器推进也是在后端或两侧,虽然冲压式推进能得到强大的推进压强,但随着速度而增加的前端外在介体的舜时压强终究没法克服,在超音速行驶时极其耗能并产生强大的阻力激波,阻碍高速行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变现下运行器在快速行驶时产生的逆向压差,改变前进阻力随速度的平方而增加这一状况,疏导运行器前端应增加行驶速度时产生外在介体的舜时压强,并利用疏导作用而获得前行推力,使行驶阻力改变为只随速度增加而增加,行驶相同距离的耗能不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满足当前运行器在行驶速度上限上提高的要求的运行器螺旋导压式驱动叶轮。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运行器螺旋导压式驱动叶轮,包括运行器和前叶轮;在运行器前端锥体部外侧安装用于疏导外在介体因速度而产生的压强的前叶轮,前叶片安装于运行器前椎体外表的前叶轮上,前叶片在前叶轮的锥面上呈螺旋布置,前叶片的前端偏向旋转方向,前叶片表面为凹槽形,凹槽方向朝向前叶轮的旋转方向,前叶片的内外侧边缘的连线垂直于运行器的轴心,前叶片的形状呈麻花状扭曲。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
改变运行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前后端外在介体的逆向压差,通过导压作用产生顺向压差,由于前后端不产生逆向压差,也就不需要用以克服这一高压差所产生的无为高耗能,前行的阻力只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原有后端推进装置的前行阻力随速度的平方而增加),行驶相同的距离几乎不会因为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它改变了能耗状况,并可及大地提高行驶速度的上限。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安装前叶轮和后叶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安装前叶轮和后叶轮的结构的前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安装前叶轮和后叶轮的结构的后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安装前叶轮和后叶轮以及能量反生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安装前叶轮和后叶轮以及能量反生装置的前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介体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一种运行器螺旋导压式驱动叶轮,包括运行器1和前叶轮2;在运行器1前端锥体部外侧安装用于疏导外在介体因速度而产生的压强的前叶轮2,前叶片4安装于运行器1前椎体外表的前叶轮2上,前叶片4在前叶轮2的锥面上呈螺旋布置,前叶片4的前端偏向旋转方向,前叶片4表面为凹槽形,凹槽方向朝向前叶轮2的旋转方向,前叶片4的内外侧边缘的连线垂直于运行器1的轴心,前叶片4的形状呈麻花状扭曲,前叶片4在前叶轮2轴向断面上的布置角度为60度~120度。
运行器1后端的锥体上安装用于使外在介体向心作用而填补运行器行去后的负压空间的后叶轮3,后叶片5安装在运行器1后锥体外表的后叶轮3上,后叶片5在后叶轮3的锥面上呈螺旋布置,后叶片5的前端偏向旋转方向,后叶片5向旋转方向弯曲,后叶片5在后叶轮3轴向断面上的布置角度为15度~30度。
在前叶轮2上安装能量反生装置6,能量反生装置6为与前叶片4相同的叶片,长度小于前叶片4,安装在前叶片4的前端,凹槽方向与前叶片4相反,能量反生装置6的作用扭矩超前于前叶轮2的转速。
本发明疏导运行器1前端外在介体的舜时压强,把运行器1前端的介体引向运行器1外侧和后端,改变运行器1前后外在介体的逆向压差状况,在运行器1前端安装一个螺旋导压式驱动叶轮,在运行器1后端安装一个螺旋导压式向心驱动叶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勤荣,未经马勤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84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间断供电的方法和不间断电源
- 下一篇:一种智能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