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液晶溶液、液晶视角扩大膜及其制备、液晶显示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7772.6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4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刘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东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9/46 | 分类号: | C09K19/46;G02F1/13363;G02B5/30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液晶 溶液 视角 扩大 及其 制备 液晶显示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视角补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液晶溶液及由其制备得到的液晶视角扩大膜、液晶视角扩大膜的制备方法和液晶显示器件。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由于具有能耗低、驱动电压低、重量轻和厚度小等诸多优点,使得其日趋流行,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尺寸也快速增加。但传统的LCD存在可视角小的特性,可视角小带来的问题是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比如,对比度、色彩以及灰度)于不同视角不能保持一致。由于LCD的显示效果对视角有很大的依赖性,为了扩大LCD视角,以便为水平观看者和垂直观看者都能提供一种理想显示效果,对此人们提出了各种视角补偿措施。
作为视角补偿的措施之一,人们提出了希望从本质上能够扩大视角的不同模式的液晶组件,例如光学补偿弯曲(OCB)模式,垂直定向(VA)模式,和面内转换(IPS)模式。其中,IPS模式与其它模式相比,由于液晶分子平行于基材平面并且以相同方向取向,在视角性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包括IPS模式在内的各种模式的LCD,对视角的补偿仍不足,仍不能解决人们所希望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LCD视角补偿,科技工作者探索了多种补偿视角的方法,其中之一的方法是通过使用相位视角扩大膜补偿LCD视角。日本专利JP-11-133408公开了一种相位视角扩大膜(补偿层),该膜在垂直于基材方向上具有正单轴的光轴,即在IPS模式中,在膜的厚度方向,单轴取向的相位视角扩大膜位于液晶和偏振片之间。日本专利2001-166133公开了一种通过延长膜来控制由聚合物制成的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指数,从而获得视角扩大膜,具体方法是通过粘合剂将一张或两张可热收缩膜粘贴到向列型液晶层的一面或两面,并通过加热将可收缩膜的收缩力加到膜上,从而使膜在纵向或横向延长或收缩,或在收缩力下两个方向均延长或收缩。采用这种方法生产视角扩大膜,其工艺相对复杂,其热收缩膜的收缩力很难做到均匀,从而造成膜表面出现褶皱的现象,降低了LCD的显示效果。
日本专利2000-227520公开了一种视角扩大膜制备方法,延迟板为包含具有互不相同折射指数的两种以上的视角扩大膜的组合,视角扩大膜具有nx=ny>nz、nx>ny>nz、nx>ny=nz、nx>nz>ny、nx=nz>ny、nz>nx>ny、nz>nx=ny的折射指数特性。此外,使用多种液晶聚合物或向列液晶系统制成的排列膜作为视角扩大膜,其排列层用膜衬底支持。由于液晶聚合物的液晶相的温度相对较高,如果要使视角扩大膜内的液晶分子形成有规则的排列则需要在较高温度对膜进行热处理,然后进行冷却定型以固定液晶分子的排列。该方法由于复杂很难控制,因此很难得到实际的应用。
日本专利2003-149441公开了一种用支链液晶聚合物形成视角扩大膜的方法,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支链液晶聚合物具有液晶相热处理温度,即玻璃化转变温度(Tg),其温度在70~200℃的范围,所以形成的视角扩大膜需要高温热处理,且高温热处理的时间比较长,需要20~30分钟,高温热处理后需要空气冷却、水冷却等冷却操作以固定液晶分子的排列,所以难于将此方法用于视角扩大膜的连续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LCD视角狭窄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液晶溶液及由其制备得到的液晶视角扩大膜、液晶视角扩大膜的制备方法和液晶显示器件,无论是水平观看者和垂直观看者观看,它都能提供一种理想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混合液晶溶液,所述混合液晶溶液包括非反应性液晶、能聚合形成网络状聚合物的可聚合反应性液晶和引发剂。
本发明在非反应性液晶中引入可聚合反应性液晶,该可聚合反应性液晶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反应形成网络状聚合物,其网络状结构可以固定可聚合反应性液晶中的液晶基元和非反应性液晶的定向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东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东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77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蝶阀
- 下一篇:一种玻璃底座吸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