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负荷因子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7371.0 | 申请日: | 2012-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7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曹艳霞;王晨;王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16/22 | 分类号: | H04W16/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刘松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负荷 因子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确定负荷因子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链路预算是通过对系统中上行信号、下行信号传播途径中各种影响因素的考察和分析,对系统的覆盖能力进行估计,获得保持一定呼叫质量下链路所允许的最大传播损耗。
影响链路预算的因素很多,除了手机的发射功率、基站的接收灵敏度外,还有阴影衰落余量、建筑物的穿透损耗、业务的速率和业务的解调门限等,因此链路预算一般需要区分地理环境、业务速率、以及信道类型来进行。之所以需要按照不同信道类型来进行链路预算,是因为业务信道与控制信道二者链路预算的目标并不相同;业务信道是在保证边缘的目标速率的前提下进行链路预算,而控制信道是需要保证BLER(Block Error Rate,误块率)的要求下进行链路预算。
TD-LTE(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Long Term Evolution,时分同步码分多址长期演进)系统下行业务信道与控制信道的链路预算方法和流程基本相同,基本流程为:
(1)由配置的发射端参数和资源组合计算确定下行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
(2)根据系统负荷、覆盖环境等,计算得到干扰储备;
(3)依据链路解调门限及干扰储备等,计算得到接收机灵敏度及最小接收电平;
(4)结合考虑阴影衰落余量、穿透损耗等,计算得到最大路径损耗;
(5)根据路损模型参数等计算得到最大覆盖距离及站址数目。
目前LTE系统下行链路预算方法中,在进行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链路预算的过程中统一都采用由业务信道的负荷因子来计算干扰储备的方法。但从原理上来看,LTE系统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业务信道的负荷因子与控制信道的负荷因子是不同的。统一都采用业务信道的负荷因子来计算,将会一定程度地导致下行控制信道链路预算结果不准确,从而不能实际反映出下行控制信道的真实覆盖水平。而目前还没有一种确定控制信道负荷因子的方案。
综上所述,目前还没有一种确定控制信道负荷因子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负荷因子的方法和设备,用以确定控制信道负荷因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负荷因子的方法,包括:
确定基准控制域负荷值下,一个无线帧的下行控制域内总的资源开销值;
根据无线帧内控制域的总资源数和确定的总的资源开销值,确定控制域负荷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负荷因子的设备,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基准控制域负荷值下,一个无线帧的下行控制域内总的资源开销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无线帧内控制域的总资源数和确定的总的资源开销值,确定控制域负荷值。
由于能够确定控制信道负荷因子,从而提高了下行控制信道链路预算结果的准确率,以及最大程度的真实反映下行控制信道的真实覆盖水平;进一步保证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负荷因子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负荷因子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负荷列表确定负荷因子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无线帧内控制域的总资源数和基准控制域负荷值下一个无线帧的下行控制域内总的资源开销值,确定控制域负荷值。由于能够确定控制信道负荷因子,从而提高了下行控制信道链路预算结果的准确率,以及最大程度的真实反映下行控制信道的真实覆盖水平。
在实施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应用于TD-LTE系统。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负荷因子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01、确定基准控制域负荷值下,一个无线帧的下行控制域内总的资源开销值;
步骤102、根据无线帧内控制域的总资源数和确定的总的资源开销值,确定控制域负荷值。
较佳地,若预先只设定一个基准控制域负荷值,则步骤102中,将确定的控制域负荷值作为实际控制域负荷值;
若预先设定多个基准控制域负荷值,步骤102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针对一个基准控制域负荷值,将该基准控制域负荷值下确定的控制域负荷值与该基准控制域负荷值进行比较,得到差距值;
将每个控制域负荷值对应的差距值进行比较,将最小的差距值对应的控制域负荷值作为实际控制域负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73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