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水渗透生态系统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77054.9 申请日: 2012-03-22
公开(公告)号: CN102605852A 公开(公告)日: 2012-07-25
发明(设计)人: 权全;沈冰;罗纨;解建仓;张雷;董莉媛;郝鹏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E03F1/00 分类号: E03F1/00;E01F5/00
代理公司: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代理人: 张瑞琪
地址: 710048***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影响 开发 城市 雨水 渗透 生态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城市排除污水或暴雨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水渗透生态系统。

背景技术

低影响开发(L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它和传统的技术如湿地、滞留塘、草沟等不同的是LID技术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雨水径流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城市河湖水质恶化的首要因素。探求如何满足环境、生态、经济等多重效益的城市雨水径流管理措施,是当前城市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城市雨水生态排放系统是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的有效技术措施,其不仅减少因城市化而增加的暴雨径流量,延缓汇流时间,而且可以及时回补地下水,减少城市向天然水体的排水量,对防止地面沉降和防灾减灾起到重要作用。地表径流通过渗滤处理后使水质净化从而减少城市非点源污染,实现城市区域内的良性水循环。其形态以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池的形式修建,作为城市暴雨最佳管理措施(BMPs)中的一项技术,目前很多国家已开始开发建设。实践证明,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池不仅需要占用一定量城市透水面积,且景观植物生长需要人为管理并消耗一定量的城市地下水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水渗透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具有净化水质和储水功能,且能与市政地面有效结合。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水渗透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排水口的承重板,承重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承重支架,承重支架和承重板之间形成雨水渗透区域,雨水渗透区域包括具有净化、过滤和蓄水功能的复合填料层,承重板和复合填料层之间留有一定空间并作为储水层,储水层设置有与外部排水管道相连接的溢流管,复合填料层的底部埋设有与外部排水管道相连接的穿孔排水管。

复合填料层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苔藓菌类植物层、枯木覆盖层、土壤层、粗砂层以及砾石层。

储水层的厚度为10mm~100mm,枯木覆盖层的厚度为50mm~80mm,土壤层的厚度为230mm~280mm,粗砂层的厚度为250mm~500mm,砾石层的厚度为200mm~300mm。

溢流管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水平段埋设在土壤层中,竖直段连接在所述水平段的端部并竖直向上伸入在储水层中。

承重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承重板下方的左右两侧边。

承重板为水平板或者台阶形状,排水口开在承重板的水平表面或/和竖直表面上。

本发明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水渗透生态系统的有益效果是:

1、能通过雨水渗透区域的渗透和暂时的储存功能降低峰流流量和径流总量,补给河流基流已达到对城市降雨径流的水量控制。

2、能通用对城市降雨径流的水质控制,通过沉淀、过滤、植物与微生物吸收等作用去除污染物。

3、能克服现有透水地面与商业用地、公共用地不能同时使用的缺陷,提供一种将坡度平缓的区域、截流洼地等具备径流调控功能的土地纳入雨洪调控系统中的功能性、实地性的建筑形式。本发明可用于城市道路、停车场、庭院、各类建筑小区等诸多场所。运用在城市道路时,目前现有的雨水生态排放系统设置在道路两边,取代传统的城市道路绿化带,而本发明则可以作为人行道、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的同时又兼顾雨水生态排放系统的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省去了景观的功能增加了实用性,也省去了对植物花卉的管理与维护,在过滤污染物的方面采取了新的技术手段更多地发挥了生态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城市雨水渗透生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第一种承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第二种承重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路面,2.排水口,3.承重板,4.苔藓菌类植物层,5.枯木覆盖层,6.土壤层,7.粗砂层,8.砾石层,9.穿孔排水管,10.溢流管,11.承重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70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