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锆质增韧主铁沟浇注料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6962.6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9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马少杰;佘成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云峰炉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14 | 分类号: | C21B7/14;C04B35/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韩洪 |
地址: | 313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锆质增韧主铁沟 浇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锆质增韧主铁沟浇注料。
背景技术
目前,高炉向大型化、高效化、自动化方向发展,高炉炉体的长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在确保炉体耐火材料修砌质量的前提下,一代炉龄可达15~20年。高炉大型化后,铁水及渣的冲刷力、磨损增加,主铁沟的工作条件日益苛刻,寿命降低,因此对铁沟料的研究逐渐深入,其材质和结合方式也在不断的改进,如主材质从高铝矾土骨料、棕刚玉、亚白刚玉发展到致密刚玉,结合方式包括水泥结合、溶胶凝胶结合、Sialon结合的Al2O3-SiC-C(ASC)浇注料。世界各国选用沟衬耐火材料、沟的结构方式、施工方法都各有不同,但现在最普遍的高炉出铁沟的工作层主要采用氧化铝、碳化硅、碳素组成的材料。根据高炉的规格和出铁口数量,其主沟料又各有不同。数百立方米容积的小型高炉,单铁口出铁,一般采用非贮铁式主沟,每次出铁量少,散热快,清除残余渣铁较困难,多采用免烘烤捣打料,其优点:施工简单、使用前不需烘烤,满足了快速出铁的需要。但是其使用寿命较短,通铁量比较低,目前国内先进水平的捣打料一次性通铁量在3万~3.5万吨,另外材料使用性能受操作人员施工状态的影响比较大,炉前施工强度高。这类材料一般用树脂结合,在成型使用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较多,恶化了作业环境。中型、大型高炉一般有2~4个铁口,采用贮铁式或半贮铁式主沟,工作衬材质多选择Al2O3-SiC-C浇注料。多个铁口、多个铁沟,可以保证高炉连续出铁,保证足够的时间对备用铁沟施工、维修、烘烤。铁沟浇注料的主要优点为:致密性好、通铁量高;可以不拆除残衬,可多次利用,减少耐材的消耗。缺点为:需要长时间的烘烤和比较严谨的烘烤曲线。目前,国内先进水平的浇注料,一次性通铁量在12万吨以上。
现绝大多数大型高炉铁沟采用的是单一三元Al2O3-SiC-C系统,其不足之处:
a)抗渣性能和抗铁水能力一般
随着高炉大型化以及强化冶炼,使得主铁沟浇注料的使用环境越来越苛刻,其对铁沟料抗冲刷能力和抗侵蚀能力要求及其严格。通过其他耐火浇注料厂家使用情况看,当铁水通到6万吨以后,耐火材料表面侵蚀明显加速,在主铁沟沟壁出现龟裂纹,主铁沟浇注料一片一片剥落。
b)热震稳定性欠佳
由于刚玉热震稳定性不佳,基质中又没有良好的陶瓷结合剂,从而导致主铁沟料在多次出铁后或者高炉休风时,整条沟体将出现5-6条竖向裂纹。
c)通铁量低
维修太过频繁,加大了工作的劳动强度,影响设备的运转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锆质增韧主铁沟浇注料,抗铁水和铁渣性能以及抗热震稳定性能好,通铁量高,使用寿命长,能够降低维修次数,减少工作强度,保证设备的运转效率。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锆质增韧主铁沟浇注料,由以下成分组成且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作为优选,所述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作为优选,所述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作为优选,所述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锆质增韧主铁沟浇注料,抗铁水和铁渣性能以及抗热震稳定性能好,通铁量高,使用寿命长,降低了维修次数,减少了工作强度,保证了设备的运转效率。
本发明的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作具体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碳粉经过氧化物纳米薄膜包覆的示意图;
图2是不同纳米氧化铝包覆量的碳粉润湿角与测定时间的关系图;
图3是pH值对包覆Al(OH)3后碳粉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图4是包覆前测定时间对碳粉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图5是包覆后测定时间对碳粉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图6是碳粉改性前在空气中的TG与DTA曲线;
图7是碳粉改性后在空气中的TG与DTA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锆质增韧主铁沟浇注料,由以下成分组成且各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云峰炉料有限公司,未经长兴云峰炉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69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