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6885.4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5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托马斯·施马赫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0 | 分类号: | H05B37/00;H02H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杜诚;陈炜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至少 一个 发光二极管 照明 装置 | ||
1.一种具有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10),包括:
-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第一端子极(P11)和第二端子极(P12);以及
-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三端子极(P21)和第四端子极(P22);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极(P11)和所述第二端子极(P12)相互耦接以形成第一耦接点(K1),所述第三端子极(P21)和所述第四端子极(P22)相互耦接以形成第二耦接点(K2);
所述照明装置(10)还包括:
-具有可预先确定的击穿电压的击穿装置
-电子开关(S1),所述电子开关(S1)与所述击穿装置以并联方式连接;
-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的驱动器装置(12),所述驱动器装置(12)具有:包括第一输入端子和第二输入端子的输入、以及用于耦接至所述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的输出;
-用于所述电子开关的驱动电路(T1),所述驱动电路(T1)包括电流测量装置,所述驱动电路(T1)被设计成在得到大于可预先确定的阈值的电流时接通所述电子开关(S1);
-在所述第一耦接点(K1)与所述第二耦接点(K2)之间,所述驱动器装置(12)的所述第一输入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入端子、包括所述击穿装置和所述电子开关(S1)的并联电路、以及所述电流测量装置以串联方式耦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击穿装置具有电击穿装置的形式,特别地具有电涌放电器的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S1)具有机械开关(S1)的形式,特别地具有继电器(S1)的形式。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10),其特征在于,第一欧姆电阻器(R11)耦接在所述第一端子极(P11)与所述第一耦接点(K1)之间,和/或第二欧姆电阻器(R12)耦接在所述第二端子极(P12)与所述第一耦接点(K1)之间,和/或第三欧姆电阻器(R21)耦接在所述第三端子极(P21)与所述第二耦接点(K2)之间,和/或第四欧姆电阻器(R22)耦接在所述第四端子极(P22)与所述第二耦接点(K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欧姆电阻器(R11)与所述第二欧姆电阻器(R12)的值相等、和/或所述第三欧姆电阻器(R21)与所述第四欧姆电阻器(R22)的值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4和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欧姆电阻器(R11)与所述第二欧姆电阻器(R12)的值之和以及所述第三欧姆电阻器(R21)与所述第四欧姆电阻器(R22)的值之和对应于荧光灯的可预先确定的灯丝电阻。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10)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在其尺寸方面对应于荧光灯的外壳。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测量装置包括变压器(T1),特别是电流变压器,所述变压器(T1)具有初级电感(P1)和次级电感(S2),所述初级电感(P1)是所述串联电路的一部分。
9.根据引用权利要求3的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S1)和所述变压器(T1)被设计成使得在所述照明装置(10)的操作期间,通过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电感(P1)的工作电流生成保持所述继电器(S1)接通的、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侧上的电压。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击穿装置的击穿电压在最大系统交流电压与起动电压之间,所述最大系统交流电压能够耦接至所述第一端子或所述第二端子,所述起动电压能够针对荧光灯、特别是其外壳与所述照明装置(10)的外壳具有相同尺寸的荧光灯而预先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688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