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6336.7 | 申请日: | 201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9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高树霞;宋艳洁;高树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树霞 |
主分类号: | A61K36/708 | 分类号: | A61K36/708;A61P17/10;A61K3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5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痤疮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痤疮是俗称“粉刺”、“青春痘”,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于青年人的颜面部及胸背部,由于发病率高,严重的形成结节、囊肿,色素沉着及瘢痕,有损美观,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内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微生物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化妆品使用不当、精神因素、嗜烟酒及辛辣甜腻食物也可成为加重和促发因素。以往治疗痤疮常用单一的西医疗法,但效果不甚理想,经过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痤疮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蒲公英、夏枯草、红花菜、黄芩、牛膝、山茱萸、丹参、元胡、茯苓、川军、水牛角、天花粉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制备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由下述原料药制成:蒲公英30-50份、夏枯草30-50份、红花菜30-50份、黄芩20-40份、牛膝20-40份、山茱萸20-40份、丹参20-40份、元胡10-30份、茯苓10-30份、川军10-30份、水牛角10-30份、天花粉10-30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蒲公英40份、夏枯草40份、红花菜40份、黄芩30份、牛膝30份、山茱萸30份、丹参30份、元胡20份、茯苓20份、川军20份、水牛角20份、天花粉20份。
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蒲公英: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肿疔疮、热淋涩痛。夏枯草:辛、苦、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等。
红花菜:辛、平。归心、肝、肺经。清热解毒,祛风明目,凉血止血。用于咽喉痛,风痰咳嗽,目赤肿痛,疗疮,带状疱疹,疥癣,痔疮,齿衄。
黄芩:苦、寒,归肺、胃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外用于痈肿疮毒、湿热痞闷。牛膝:苦、甘、酸、平。归肝、肾经。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下行。用于瘀血阻滞的经闭、痤疮、月经不调,肾虚腰痛及久痹腰膝酸痛乏力,头痛,眩晕等火热上炎之证。
山茱萸:酸、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收敛固脱。主治头晕目眩,耳聋耳鸣等证。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用于血瘀之心胸、脘腹疼痛及癥瘕积聚,风湿痹痛,疮疡痈肿等。
元胡:辛、苦、温。归肝、胃、心、肺、脾经。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用于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肺、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等。
川军:苦、寒。归胃、大肠、肝、脾经。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的功效。用于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等。水牛角:苦、咸、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热病头痛,商热神昏,发斑发疹,瘀热发黄,小儿惊风及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主治热病口渴,消渴多饮,痈肿疮疡。
痤疮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面疱”,“肺风疮”等。其临床辨证以湿热证居多。其病机为素体阳盛,加之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化湿生热,湿热熏蒸于面,致使皮脂分泌过盛,皮肤油腻发亮,复感毒邪,阻塞毛窍,使气血壅滞,外发肌肤而生脓疱,日久血瘀气滞,形成囊肿结节。临证应抓住本病“湿盛热重日久则血瘀气滞”的这一病机主线。本发明中蒲公英、夏枯草、红花菜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三药合用为君药,牛膝、丹参、元胡活血、通络、散瘀,黄芩长于清泻肺热、疏上焦风热,山茱萸补益肝肾,茯苓渗湿利水、解毒疗疮,川军、水牛角、天花粉清湿热、泻火、解毒消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痤疮具有独特的疗效,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渗湿利水之功效,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于2009年至2011年临床观察痤疮120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中,年龄17-29岁,病程多在3个月到2年,平均年龄24岁。
2、诊断标准
2.1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树霞,未经高树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63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