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透氧率双相致密透氧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76096.0 申请日: 2012-03-21
公开(公告)号: CN102603298A 公开(公告)日: 2012-07-25
发明(设计)人: 赵海雷;陈婷;谢志翔;杜志鸿;王捷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C04B35/50 分类号: C04B35/50;C04B35/624
代理公司: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代理人: 皋吉甫
地址: 100083***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高透氧率双相 致密 材料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致密陶瓷透氧膜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透氧率Ce0.8Sm0.2O2-δ–PrBaCo2O5+δ双相致密透氧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资源和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寻找洁净和可再生能源已迫在眉睫。氢能是一种高效清洁易存储的二次能源,燃烧放热量是汽油的3倍,是煤的5倍。混合导体透氧膜由于在高温下具有氧离子导电特性,可以作气体分离膜从含氧气体中分离制取氧气,进而用于甲烷部分氧化制氢。同时混合导体透氧膜在纯氧制备、甲烷氧化偶联制烃、富氧燃烧等过程中也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按照材料的相组成不同,混合导体透氧膜可以分为单相混合导体透氧膜和双相混合导体透氧膜。以La1-xSrxCo1-yFeyO3-δ为代表的单相混合导体透氧膜由于氧空位浓度高,因此具有很高的氧渗透率。但由于晶格中的铁和钴易被还原、热膨胀系数较大,因而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较差,不适于实际生产应用。使用双相混合导体透氧膜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双相混合导体由电子相和离子相构成,氧离子和电子在不同的材料中进行传导,氧离子相通常采用具有高离子电导率和结构稳定性的固体电解质材料,电子相可以为贵金属材料或陶瓷导电材料。双相材料一般具有高稳定性和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因此,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氧分离膜材料。

      优异的双相透氧材料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具有较高的离子和电子电导率;(2) 在还原气氛及高氧浓差梯度下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3)两相之间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并且两相的热膨胀系数相匹配。研究进一步表明:在双相混合导体透氧膜中使用金属氧化物作为电子导体不仅可以传导氧渗透过程所必须的电子,同时还可以传导氧离子,进而提高双相混合导体的氧离子渗透率 (X.F. Zhu, W.S. Yang. Composite membrane based on ionic conductor and mixed conductor for oxygen permeation. AIChE J 54 (2008):665-672.)。英国《材料化学杂志》(G. Kim, S. Wang, A.J. Jacobson, L. Reimus, P. Brodersen, C.A.Mims. Rapid oxygen ion diffusion and surface exchange kinetics in PrBaCo2O5+x with a perovskite related structure and ordered A cations. J Mater Chem 17 (2007) 2500-2505.)报道了双钙钛矿结构的PrBaCo2O5+δ材料与同结构的材料相比具有较快的氧离子扩散 (10-5 cm s-1)及表面交换 (10-3 cm s-1),并且具有很高的电子电导率(900 S cm-1,500℃)。在该类材料中,氧空位局限在LnO层,氧离子只能在二维路径进行传输,因此多晶致密PrBaCo2O5+δ材料中,氧离子传输路径曲折、材料的透氧率低下 (K Zhang, Ge L, Ran R, Shao ZP, Liu SM.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ation-ordered LnBaCo2O5+δ as materials of oxygen permeation membranes and cathodes of SOFCs. Acta Mater 56 (2008)4876-4889.)。Ce0.8Sm0.2O2-δ是一种常用的固体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0.1 S cm-1,900℃),在很宽的氧分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因此将Ce0.8Sm0.2O2-δ和PrBaCo2O5+δ分别作为离子相和电子相可以得到一种透氧率较高的双相混合导体透氧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60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