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猕猴桃微波真空干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6074.4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9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田玉庭;吴树铮;张怡;曾绍校;郑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B7/02 | 分类号: | A23B7/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猕猴桃 微波 真空 干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干燥加工技术领域,更涉及一种猕猴桃微波真空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猕猴桃是猕猴桃科、猕猴桃属落叶木质藤本植物的果实,是一种特殊浆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被誉为“维生素C之王”。猕猴桃常温条件下极易因微生物和酶的作用而发生各种不同的物理、化学变化而腐烂变质,难以久藏, 使其货架供应期大大缩短。干制是延长水果保存期有效方法之一。目前用于水果脱水干制的方法主要有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等。其中,真空冷冻干燥虽然干制品质量好,但投资成本高,热风干燥存在干燥效率和能源利用率低、干制品质量差等问题,微波干燥虽然热效率高、干制品质量好,但难以控制,易导致过热损害产品品质,出现烧焦、糊化、表面硬化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猕猴桃微波真空干燥方法,提高干制猕猴桃的品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猕猴桃干燥方法,方法包括选料、洗净、去皮、切片、护色、沥干、微波真空干燥、包装、贮存;所述微波真空干燥的条件为:微波强度4W/g~8W/g,真空度-85kPa,直至物品含水率≤8%。
所述护色为:将果片放入含1.0% (重量)NaCl和1.0% (重量)柠檬酸的水溶液中浸泡1h。
所述切片是将果实两头花萼、果梗切除,然后横切成厚度为6mm~10mm果片。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为:
(1)微波真空干燥是由微波干燥和真空干燥两项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微波干燥和真空干燥的各自优势,在真空环境下,微波能快速的由内向外加热,使水分的传热相对比较容易,因此干燥时间大大缩短,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耗能明显降低。
(2) 通过研究猕猴桃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并结合微波真空干燥技术进行猕猴桃干制,分析微波真空干燥各工艺参数对猕猴桃主要品质的影响,优化获得微波真空干燥的最优工艺。该工艺的实施能有效保留猕猴桃中所含维生素C和叶绿素等热敏性成分和特有的香味,改善了猕猴桃干制品的口感和外观,缩短干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且微波本身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有利于延长产品货架期。
(3) 本发明易于即时控制,生产环保,便于实现连续、自动化的清洁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实施例1
(1) 选料:挑选新鲜饱满、八成熟、无腐烂、无异味,无病虫害,无严重机械损伤和无霉变发酵果的猕猴桃为原料,且大小基本一致;
(2) 洗净:用长流水清洗附着于猕猴桃表面的污物;
(3) 护色液制备:1.0% NaCl和1.0% 柠檬酸的混合溶液;
(4) 去皮:手工去皮即用小刀削去猕猴桃表皮,及时放入护色液中护色;
(5) 切片:将果实两头花萼、果梗硬芯切除,然后横切成椭圆形片状,厚度为6mm,切片要求厚薄基本一致;
(6) 护色:将果片放入护色液中浸泡1h;
(7) 沥干:将护色后的猕猴桃沥干表面水分;
(8) 测定初始含水率:抽样测定猕猴桃的初始含水率;称取5g样品,设定卤素快速水分测定仪温度105℃进行测定,初始含水率为84±2%;
(9) 微波真空干燥:将猕猴桃装于微波真空干燥室的转盘内,在微波强度4W/g,真空度-85kPa下进行微波真空干燥,干燥时间为18min,物品含水率8%;
(10) 干燥后的猕猴桃经过包装、贮存、检验成成品。
包装、贮存及检验均为生产干制品的一般加工工艺。
实施例2
(1) 选料:挑选新鲜饱满、八成熟、无腐烂、无异味,无病虫害,无严重机械损伤和无霉变发酵果的猕猴桃为原料,且大小基本一致;
(2) 洗净:用长流水清洗附着于猕猴桃表面的污物;
(3) 护色液制备:1.0% NaCl和1.0% 柠檬酸的混合溶液
(4) 去皮:手工去皮即用小刀削去猕猴桃表皮,及时放入护色液中护色;
(5) 切片:将果实两头花萼、果梗硬芯切除,然后横切成椭圆形片状,厚度为8mm,切片要求厚薄基本一致;
(6) 护色:将果片放入护色液中浸泡1h;
(7) 沥干:将护色后的猕猴桃沥干表面水分;
(8) 测定初始含水率:抽样测定猕猴桃的初始含水率;称取5g样品,设定卤素快速水分测定仪温度105℃进行测定,初始含水率为8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60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水窖快速构建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黑藻鳞状芽苞保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