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针剂的配药方法及其配药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075951.6 | 申请日: | 2012-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9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 发明(设计)人: | 董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汶河医疗器械研制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J1/20 | 分类号: | A61J1/20 |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田玉兰 |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针剂 配药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针剂的配液方法及其配药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中所指的配药,通常是指将药液或药粉转移至液体瓶内,通过输液注入人体进行治疗。国内外现有的对水针剂配药的方法,通常是用砂轮切割玻璃小安瓶的颈部,然后掰去上部或直接用金属器械(如剪刀、镊子等)击碎其上部,再用注射器抽吸药液注入到液体瓶中。上述配液方法存在的不足是:注射器容量有限,如果一组液体中需配多只水针剂安瓶的药液时,就需分多次抽取和反复穿刺液体瓶胶塞,操作繁琐。另外,注射器无过滤功能,抽吸过程有可能吸入病房不洁空气造成液体污染。同时,水针剂安瓶断裂时不可避免地产生玻璃碎渣,若用注射器配液,就有可能将微小的玻璃碎渣抽吸到液体瓶中,进而输入血管形成玻璃栓塞,对人体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的用于水针剂的配药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的用于水针剂的配药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水针剂的配药方法,分别建立液体瓶与负压吸引器之间的第一通道和液体瓶与水针剂安瓶之间的第二通道,负压吸引器通过第一通道抽吸液体瓶内空气使其内部产生负压,并经第二通道将液体瓶内负压传导至置于水针剂安瓶中的第二通道终端将药液吸入液体瓶中,完成配药过程。
作为上述配药方法的进一步完善,所述的药液经过滤后进入液体瓶内。
一种实现上述配药方法的配药装置,它包括双通道插瓶针、吸管和负压吸引器,所述插瓶针一端为尖锐的针头,针头上设有进药孔和吸气孔,插瓶针暴露在液体瓶瓶塞之外的另一端设负压连接嘴和吸管连接嘴,插瓶针的吸气孔与负压连接嘴贯通构成第一通道,负压连接嘴与负压吸引器连接;插瓶针的进药孔、吸管连接嘴和吸管贯通构成第二通道,配药时吸管的终端置于水针剂安瓶的药液中。
作为上述配药装置的进一步完善,所述的吸管连接嘴与吸管之间还连接一过滤器。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用于水针剂的配药方法及其装置,由于建立了抽吸液体瓶内空气而间接抽吸水针剂安瓶内药液的特殊双通道,利用负压从一个通道抽吸液体瓶内空气使其内部产生负压,另一通道用于将液体瓶内负压传导至吸管终端,配药时只需将吸管终端插入水针剂安瓶的药液中,即可完成将药液抽吸到液体瓶的配药过程。转移吸管就可对多只水针剂安瓶中的药液进行逐个抽吸。与传统采用注射器配药相比,避免了反复穿刺液体瓶胶塞,操作简单。由于在输送药液的第二通道上增设一过滤器对药液进行过滤,可有效阻拦玻璃微小碎渣和空气漂浮微粒进入液体瓶内,以提高配药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水针剂配药方法示意图
图2 为本发明配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插瓶针 2-吸管连接嘴 3-吸管 4-负压连接嘴 5-过滤器 6-进药孔 7-吸气孔 8-第二通道 9-第一通道 10-负压吸引器 11-液体瓶 12-水针剂安瓶 Z-注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现有水针剂配药方法示意图。用砂轮切割或用金属器具击碎水针剂安瓶12的颈部(此过程玻璃碎渣可能会落入安瓶内),再用注射器Z从水针剂安瓶12中抽取药液,然后用注射器Z的针头穿刺液体瓶11的瓶塞,将药液注入液体瓶11内完成配药。在此配药过程中,由于注射器Z容量有限,如果一组液体中需配多只水针剂药液时,就需分多次抽取和反复穿刺液体瓶11胶塞,操作繁琐。另外,注射器Z无过滤功能,抽吸过程有可能吸入病房不洁空气造成液体污染;水针剂安瓶12中直径小于注射器Z针孔孔径的微小玻璃碎渣,可能被抽吸入液体瓶11中。
图2为本发明配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配药装置是基于以下配药方法设计得到的。分别建立液体瓶11与负压吸引器10之间的第一通道9和液体瓶11与水针剂安瓶12之间的第二通道8,负压吸引器10通过第一通道9抽吸液体瓶11内空气使其内部产生负压,并经第二通道8将液体瓶11内的负压传导至置于水针剂安瓶12中的第二通道8的终端,将药液吸入液体瓶11中,完成配药过程。水针剂药液进入液体瓶11之前需经过滤,以防止玻璃微小碎渣和空气漂浮微粒进入液体瓶11中,以提高配药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汶河医疗器械研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兰州汶河医疗器械研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59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