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制备节油器的复合材料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5777.5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7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张贻标;张珽;王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驰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23/06;C08L55/02;C08L25/06;C08L33/12;C08K3/00;C08K3/38;C08K3/22;C08K3/08;F02M2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曹翠珍 |
地址: | 21512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制备 节油 复合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适于制备汽车、船舶节油器的复合材料,属于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从内燃机发明以来,内燃机技术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现在内燃机已成为热效率最高的动力装置,由于具有使用寿命长、工作可靠、操作方便,一直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但是目前全球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迫切要求提高内燃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目前市场上的节油器种类有数百种,主要分为三类,1.在燃油中加入一些化学试剂,使其燃料能充分燃烧。2.利用一些机械原理,将更多的氧气输入到气缸中,使燃料充分燃烧。3.活化燃油分子,使其断裂成小分子,容易燃烧,最终提高燃烧效率。但是前两类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化学试剂加入到燃油中,消耗量大,造成成本的增加,燃烧产物产生二次污染,污染环境,而且可能对机件造成腐蚀。2.利用机械原理提高燃烧率,机械装置长时间使用会产生能量损耗和机械装置之间的相互摩擦损耗,不能排除油路中的积碳,最终导致节油效果不佳。3.不能循环使用,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换一次,或者每次使用都要添加(比如化学试剂)。4.不能提高动力,虽然一些材料或者装置可以节省燃油,但是大大的降低了汽车的动力,降低了汽车的性能。目前市场上用活化燃油分子的方法提高燃油效率的产品有很多种。利用磁场活化燃油分子,红外线活化燃油分子,放射性稀土元素活化燃油分子。利用磁场活化燃油分子的装置可以克服燃油添加剂的二次污染的问题和腐蚀机件问题,但是节省燃油降低噪音,提高动力的效果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和可能。单单利用红外活化燃油分子或者放射性稀土元素活化燃油分子往往效果不佳,长时间接触放射性元素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市场上节油器的成本高、节油效果差、不能提升发动机动力、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不能降低发动机声音,不能减少油路中的积碳,在使用中效果不稳定等缺点,提供一种适用于制备节油器的复合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适用于制备节油器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重量份计的以下组份:高分子材料 30-60、电气石40-80、稀土10-40、纳米二氧化钛0.01-15、纳米铂0.001-10。
其中,电气石的粒径在300nm以上,稀土材料的粒径为1nm-1000nm,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铂的粒径在1000纳米以下。
其中,高分子材料为PC、PE、ABS、PS或者PMMA之任一种。
适用于制备节油器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将高分子材料、电气石、稀土、纳米二氧化钛、纳米铂按照比例混合后,用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节油器。
本发明各组份的性能与功能如下:电气石微粒本身一端为“正极”,另一端为“负极”,因此电气石具有天然的电极性,且不受外界磁场的影响,极化值与温度无关。电气石与水接触后,电离水分子形成H+和OH-离子。H+会形成水合氢离子(H3O+)或形成H2,OH-会形成水合羟基离子H3O2-。H3O2-即为空气负离子,并称之为“负碱性离子”。黑电气石释放负离子浓度较高,块状平均最大值可达18625个/cm3,超细粉平均最大值可达25600个/cm3,电气石中[SiO4]离子团振动、[BO3]原子团振动、羟基和水的振动具有强烈的红外吸收特性。根据基尔霍夫定律,电气石中[SiO4]离子团、[BO3]原子团、羟基和水也具有强烈的红外辐射性能。经红外发射率测定,当超细到30~4000nm左右时其红外比辐射率几乎没有变化,发射出电磁波的波长范围位于8~14μm。发射率在0.9以上的远红外线。平均粒径为4.85μm时8~25μm波长的红外法向比辐射率最高值0.9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驰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驰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57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