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态农田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75556.8 申请日: 2012-03-21
公开(公告)号: CN103314730A 公开(公告)日: 2013-09-25
发明(设计)人: 李赛山 申请(专利权)人: 李赛山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30046 江*** 国省代码: 江西;3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生态 农田
【说明书】:

发明名称

生态农田

二所属技术领域

农业

三背景技术

中国的农业由粗放型进入高产型,除了品种改良技术外,就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食品黑色、健康下降,这是迄今人类无法改变的现实。多年来,我国大力倡导绿色食品,促使绿色产业快速发展,但是,绿色食品却举步维艰。例如,广东东莞市的绿色大米单价出售超过百元。本人30多年在农田上磨爬滚打,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对不使用化肥农药进行了艰苦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给我在经济上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不打农药,病虫杂草猖獗,水稻减产或无收;因为不下化肥,水稻就很难生长。使用农肥或生物肥,成本成倍增加。2007年,我一贫如洗,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一家老幼五口被迫移居到一条能浮在水面的破旧水泥船上,造成我80多岁的母亲丧生。本发明是本人带领一家人共同创造的,因此实质审查参考资料中附9张图片说明。

四发明技术方案

1.环境地点的选择

只要没有大气、土壤、水流的污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高度不超过10米的地方,都可以建造生态农田。

2.生态农田与周边环境的对接

生态农田与周边的山林、公路、房屋、旱地对接时,以水沟水岔和圩堤为分界线。

3.一单位生态农田面积的规划(如附图1)

在不同的地域,一单位生态农田的面积大小是不同的。这里以鄱阳湖平原为例,每单位生态农田的面积是61亩至69亩为宜。但随着时代技术实力的增加,单位面积也可以相应增加。

4.释图1

图1是一个单位生态农田,面积68亩,长宽比例2∶1,平均长为301.2米,平均宽为150.6米。稻本田,秧本地,生化池的面积比是20∶1∶1,即稻本田总面积为41212平方米,秧本地面积为2060平方米,生化池总面积为2060平方米;秧本地长为150.6米,宽为13.678米;每个生化池的长为73米,宽为6.8米。稻本田是生产水稻的基本面积,秧本地为稻本田提供育秧,当不需要育秧时,其土地可以种植其他农作物。四个生化池,分别为四个稻本田提供肥源、水源、生态鱼、微生物。

5.一单位生态农田的生物配置

(1)配置蛋鸭,有除虫、除草、增肥、改土等作用。(2)配置蟾蜍青蛙,有除虫、制肥和生物链等作用。(3)配置水螺,有改良土壤和制作生物有机肥料的作用。(4)配置生态鱼:当生态农田空闲不种植水稻时,可以养殖各类生态鱼;当生态农田种植水稻时,四个生化池内保持生态鱼4万条。(5)配置微生物:微生物是衡量农田生态与非生态的重要标志,它是光热资源转化的重要桥梁,是作物绿色有机的重要保障。生态农田微生物,一方面来源于生态农田的生物配置,另一方面来源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的表层生态水。

6.生态农田辅助设备的配置

(1)供水系统:秧本地长轴地下有一条水管道,水管道外端连接生态农田外部真空调水装置(见附图2),水管道内端连接生态农田内部真空调水装置(见附图3)。秧本地长轴上空架设小水管,以电动泵为动力,以FP93可编程PID调节器为控制,供育秧或农作物喷水。(2)沼气池的设置:每个单位生态农田需要两个沼气池,建造在秧本地的地下。(3)鸭窝的设置:在秧本地长轴地表面,可以建造长148米,宽0.6米的鸭窝,供鸭休息、生蛋。(4)生态农田工作室:在生态农田中心,建造一个6平方米的工作室,供操作生态农田的农民使用。

7.生态农田的利用

(1)种植:在生态农田里,可以种植水稻、蔬菜、小麦、荞麦、玉米等农作物。(2)养殖:可以养殖水产鱼类。(3)种养轮作:生态农田可以任意实行种养轮作,为三高(高产、高质、高效)农业奠定了可靠保障。(4)制肥:通过有技能的农民对生化池、沼气池的操作,可以制出生物肥料。

8.对操作生态农田的农民进行培训

只要有初中文化的农民,经培训后,都可以轻松地操作生态农田,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农业知识的培训。(2)对管理鸭、蛙、螺的培训。(3)对驯化、培育生态鱼技能的培训。(4)对捕取微生物技能的培训。(5)利用生化池、沼气池以及农村废物制取生物肥料的培训(即①利用生物大分子的信息功能。②利用不同结构的酶以及酶量的变化,促使生命体与外环境一刻不停地进行物质代谢和化学反应)。

五技术效果

1.实践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赛山,未经李赛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55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