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绞线的防水节点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4955.2 | 申请日: | 201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7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明;施鸣升;徐雷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能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08 | 分类号: | E04C5/08;E04C5/1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吕书桁 |
地址: | 2150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绞线 防水 节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绞线的防水节点的结构改进,尤指一种防水性能佳的钢绞线的防水节点,属于基建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基建工程中,常见的钢绞线的防水节点如附图1所示,包含结构底板1、主筋2、垫层3、找平层4、遇水膨胀止水条5、锚固体6、第一层弹性防水涂料7、第二层弹性防水涂料8、第三层弹性防水涂料9、无粘结钢绞线10、钢板11、锚具12;所述锚固体6设置在垫层3的下方;所述结构底板1设置在垫层3的上方;所述无粘结钢绞线10穿过锚固体6、垫层3、结构底板1;在垫层3的上表面绕着无粘结钢绞线10一层一层地依次设置有第一层弹性防水涂料7、第二层弹性防水涂料8、第三层弹性防水涂料9;在结构底板1中的无粘结钢绞线10上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条5;所述主筋2设置在结构底板1中;所述钢板11设置在结构底板1的上表面;所述无粘结钢绞线10的上端穿过钢板11,由锚具12固定;找平层4设置在结构底板1的上面,完全覆盖住钢板11及锚具12,且其上表面呈水平状;在实践中由于基建结构的限制,找平层的厚度有限,这种结构的钢绞线的防水节点,防水性能仅依靠三层弹性防水涂料及两道遇水膨胀橡胶条,其防水性能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防水性能佳的钢绞线的防水节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钢绞线的防水节点,包含结构底板、主筋、垫层、找平层、遇水膨胀止水条、锚固体、第一层弹性防水涂料、第二层弹性防水涂料、第三层弹性防水涂料、无粘结钢绞线、钢板、新型防水罩、圆形凹槽、第一圆环槽、防水橡胶圈;所述无粘结钢绞线起始于垫层的下方;所述结构底板设置在垫层的上方;所述无粘结钢绞线穿过锚固体、垫层、结构底板;在垫层的上表面绕着无粘结钢绞线一层一层地依次设置有第一层弹性防水涂料、第二层弹性防水涂料、第三层弹性防水涂料;在结构底板中的无粘结钢绞线上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条;所述主筋设置在结构底板中;所述结构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圆环槽;所述防水橡胶圈设置在第一圆环槽中;所述钢板设置在圆形凹槽的底部,并盖住防水橡胶圈;所述无粘结钢绞线的上端穿过钢板,用锚具固定在钢板之上;所述新型防水罩与钢板通过螺栓固定,盖住无粘结钢绞线及锚具;找平层设置在结构底板的上面,完全覆盖住新型防水罩,且其上表面呈水平状。
优选的,所述新型防水罩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圆环槽;所述第二圆环槽内设置有防水橡胶圈。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钢绞线的防水节点,所述结构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圆形凹槽,所述钢板、新型防水罩均设置在圆形凹槽中,这样,找平层则可以获得足够多的厚度来封盖新型防水罩;同时,在圆形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圆环槽,第一圆环槽内设置有防水橡胶圈,而且,新型防水罩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圆环槽,第二圆环槽内设置有防水橡胶圈,这种多重防水保护结构增加了本发明方案的防水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钢绞线的防水节点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钢绞线的防水节点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中A部的放大图;
附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钢绞线的防水节点中的防水盖的立体图;
附图5为附图4的剖视图;
其中:1、结构底板;2、主筋;3、垫层;4、找平层;5、遇水膨胀止水条;6、锚固体;7、第一层弹性防水涂料;8、第二层弹性防水涂料;9、第三层弹性防水涂料;10、无粘结钢绞线;11、钢板;12、防水罩;21、结构底板;22、主筋;23、垫层;24、找平层;25、遇水膨胀止水条;26、锚固体;27、第一层弹性防水涂料;28、第二层弹性防水涂料;29、第三层弹性防水涂料;30、无粘结钢绞线;31、钢板;32、新型防水罩;33、圆形凹槽;34、第一圆环槽;35、防水橡胶圈;36、锚具;321、新型防水罩本体;322、第二圆环槽;323、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能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苏州市能工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49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卷帘窗自动校正行程的方法
- 下一篇:地下室附着式车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