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附于飞机表面用于运载制孔末端执行器的柔性轨道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4839.0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7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袁培江;王田苗;马福存;公茂震;刘钦;张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B45/14 | 分类号: | B23B4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飞机 表面 用于 运载 末端 执行 柔性 轨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于飞机表面用于运载制孔末端执行器的柔性轨道,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同曲率的飞机表面进行航空自动化制孔的柔性轨道。
背景技术
飞机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个零件组成,飞机装配是飞机制造的主要环节。飞机装配过程就是将大量的飞机零件按图纸、技术要求等进行组合、连接的过程。迄今为止,装配技术经历了从手工装配、半机械半自动化装配、机械自动化装配到柔性装配的发展历程。
现代飞机对安全使用寿命要求日益提高,飞机结构所承受载荷通过连接部位传递,容易形成连接处应力集中,因此孔的质量极大地影响着飞机的寿命。美国是最早发展自动钻铆技术的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在飞机钻铆装配生产线上应用了自动钻铆机,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在世界各航空工业发达国家都已广泛采用这项技术。
英国空客公司为A340水平尾翼装配线设计的前缘柔性钻铆系统,它采用双主轴系统,内置切屑粉尘去除装置,可测量各种材料厚度并钻孔。Electroimpact公司开发的E4000机翼铆接系统用于大型飞机的机翼上壁板。它采用一个5轴实心轭,每端各有一个工作头,工作头可以准确的在整个机翼壁板表面进行钻孔。BROTJE公司的iGantry龙门钻铆机系统通过12根控制轴实现上部和下部工装紧固头定位,使其垂直于工件外部模线,每分钟可完成18个钻铆装配,且对工件形状尺寸没有严格要求。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飞机生产制造行业对飞机钻铆技术提出了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更高要求,对飞机自动化钻铆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各种新的钻铆工艺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激光测量技术等先进科技的飞跃发展为飞机自动化钻铆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随着CAD/CAM、计算机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飞机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飞机设计与制造方式,大大地提高了飞机设计制造技术水平。
然而目前我国飞机装配中的连接方式仍以手工钻铆为主,质量稳定性较差,并且需要大量采用成套的专用型架,成本高,制孔效率低,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传统的制孔方法在制初孔后要把零件拆开去毛刺,严重影响了装配的效率和自动化。
本设计从我国飞机制造的基本国情出发,针对大型客机机身研制中自动化装配所需的机身飞机薄壁夹层结构单向压紧自动化制孔工艺进行研究,攻克单向压紧条件下自动化制孔压紧力分析和试验,垂直度、干涉量对连接质量的影响分析和实验,机身对接自动化装配连接工艺优化等,大大提高了制孔精度和效率。加工过程中不使用钻削液,绿色无污染,从根本上杜绝了钻削液的污染问题。末端执行器采用薄壁复杂结构,以取代传统的装配部件结构,使结构更加轻便。
通过本设计的研发,将推动轻型自动化装配系统在飞机机身对接过程中的有效的工程应用,促进航空自动化制孔技术在我国更大范围内的普及,促进我国飞机自动化装配技术的发展,提升航空制造技术水平及国际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内容为一种吸附于飞机表面用于运载制孔末端执行器的柔性轨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吸附模块、X轴移动模块、Y轴移动模块。
吸附模块主要包括:真空吸盘12、气压导管13、90度吸盘气管连接件14、过滤器15、转换立柱11。
X轴移动模块主要包括:导轨22、X轴齿条21、X轴电机217、X轴联轴器214、X轴大小传动齿轮215/213、传动轴压板212、X轴滚轮底座211、主动轮轴承座216、连接杆222、从动轮220、从动轮轴承座219、滚轮底座218、转台210、锁紧块、小车调节块29、X轴滚轮24、X轴滚轮偏心轴28、滚轮底座单轮从动端27、弧度板221、主工作台连接板26。
Y轴移动模块:Y轴齿条35、Y轴电机39、Y轴联轴器38、Y轴减速器轴垫片、Y轴齿轮37、Y轴电机连接板36、直线导轨34、框架侧板31、挡块3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航空制孔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该末端执行器能够实现快速的法线垂直度检测、末端姿态的调整、实时的压紧吸屑和高精度数字驱动钻孔,且与爬壁机器人组成自动制孔系统实现对飞机蒙皮的自动钻孔,以达到高精度、高效率、自动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钻孔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柔性轨道的整体概况图。
图2为去除吸附模块的俯视图。
图3为X轴移动模块的概况图。
图4为Y轴移动模块的概况图。
图5为吸附模块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48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丝网印刷机的墨管连接头
- 下一篇:一种花生烤果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