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型绕流滴灌灌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4777.3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7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5/02 | 分类号: | A01G2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型 滴灌 灌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领域,涉及滴灌节水灌溉技术装备,具体涉及一种异型绕流滴灌灌水器。
背景技术
滴灌具有高效节水节肥、增产增收、便于管理等优点,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并快速发展;灌水器是滴灌技术的核心部件,主要作用是使水流稳定、均匀滴施到作物根系的田间土壤,确保作物对水分及养分的需求;出流稳定、抗堵塞能力强是对滴灌灌水器性能的基本要求,滴灌灌水器流道必须具备增阻减压、固化物输移及抗栓塞的流体动力学功能;灌水器流道结构、尺寸等因素决定了其出流稳定性、抗堵塞能力等水力性能,水力性能的优劣对滴灌系统的造价、能耗、灌水质量及使用寿命等具有决定性作用。
我国自1974年引进滴灌技术以来,滴灌灌水器经历了孔口式、涡流式、微管、螺纹长流道式、双腔管微灌带、迷宫流道式以及各种形式压力补偿式灌水器的发展过程,研制开发了侧翼迷宫式滴灌带、内镶片式迷宫滴灌管(带)、内镶柱式迷宫滴灌管、内镶条式滴灌带、压力补偿式滴灌管、管间式滴灌管、滴箭滴头、地下滴灌管等产品,产品日益丰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相比国外发达国家,国内产品品种规格相对较少,系列化程度有待提高,在产品设计能力、研发周期、制造工艺、性能指标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滴灌系统的低压、低能耗、低成本发展趋势,使得滴灌系统对滴灌灌水器的结构、性能及制造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构建结构良好的滴灌灌水器,降低流态指数,提高灌水器出流稳定性,增强流道抗堵塞能力,降低灌水器工作压力及造价,减少滴灌系统能量消耗和工程投入,促进滴灌灌水器产品多元化开发和应用。
申请号为200620134352.7的中国专利“微蠕动变径迷宫式滴灌带”的实施例5 与申请号为 200910023158.X的中国专利“一种内齿对齿形流道节水灌水器”公开了一种流道单元平面投影为梯形,梯形两个底边上有流道单元进、出水口的滴灌灌水器流道,梯形长底边两个侧面为尖角,没有内置绕流体;申请号为 200810243612.8的中国专利“三角环流滴灌灌水器流道” 公开了一种流道单元平面投影为梯形,梯形两个底边上有流道单元进、出水口的滴灌灌水器流道,梯形长底边两个侧面为尖角,同向内置规则的三角绕流体,迎水面为平面,只有绕流作用,没有反向挑流效果,两侧尖角内易形成低速滞止区,容易导致水中杂质沉积、凝结成块、堵塞灌水器;申请号为200810236179.5的中国专利“三角绕流滴灌灌水器流道” 公开了一种流道单元平面投影为梯形,梯形两个底边上有流道单元进、出水口的滴灌灌水器流道,梯形长底边两个侧面为尖角,反向内置规则的三角绕流体,迎水面为尖角,只有绕流作用,没有反向挑流效果,两侧尖角内易形成低速滞止区,容易导致水中杂质沉积、凝结成块、堵塞灌水器;申请号为200810123829. 5的中国专利“缩放形圆柱绕流滴灌灌水器流道”公开了一种流道单元平面投影为梯形,梯形两个底边上有流道单元进、出水口的滴灌灌水器流道,梯形长底边两个侧面为尖角,内置圆柱绕流体,迎水面为凸形圆弧,只有绕流作用,没有反向挑流效果,两侧尖角内易形成低速滞止区,容易导致水中杂质沉积、凝结成块、堵塞灌水器;申请号为 200410061282.2的中国专利“一种片式绕流灌水器” 公开了一种流道单元平面投影为菱形,菱形两个顶角有流道单元进、出水口的滴灌灌水器,内置菱形绕流体,迎水面为尖角,只有绕流作用,没有反向挑流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滴灌灌水器流道内的水流产生强烈紊动及涡流,过流断面大,抗堵塞能力强,滴水均匀的异型绕流滴灌灌水器。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异型绕流滴灌灌水器,由进水槽、流道、出水槽和滤窗组成;滤窗设置在进水槽底部,进水槽后连接流道,流道由一个流道单元进口与另一个流道单元出口连接,若干个流道单元依次连接组成,最后连接出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单元由流道单元外壁、异型绕流体、流道单元进口、流道单元出口组成,流道单元外壁的平面投影长底边两端的两个锐角倒为圆弧,成为流道单元外壁侧角圆弧,投影的两腰为直线或弧线,投影的长底边上开口形成流道单元进口,单元进口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进口角度,投影的短底边上开口形成流道单元出口,异型绕流体的迎水面向异型绕流体内凹进一定角度的凹弧,形成异型绕流体迎水面反向挑流弧,异型绕流体侧壁为直线或弧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47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