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PCB电镀生产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3442.X | 申请日: | 201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8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姜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元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7/12 | 分类号: | C25D17/12;H05K3/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pcb 电镀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CB镀铜生产线,尤其涉及一种改进铜球和钛篮结构的PCB电镀生产线。
背景技术
印制线路板(PCB)生产过程中,需要安装电镀线,PCB电镀线通常镀铜。在传统的PCB镀铜工艺中,一般使用普通磷铜球﹐普通铜球由于颗粒接口电位差异较大,原子结构不稳定﹐较易受到电镀液侵蚀﹐在电镀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阳极泥﹐在铜表面和阳极袋内沉积﹐产生了铜的异常消耗﹐电镀效率低,电能消耗过大﹐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节能减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通过改进铜球和钛篮结构以减少阳极泥、提高铜球利用率和电镀效率、节约电力资源和降低成本的改进的PCB电镀生产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的PCB电镀生产线,包括钛篮和置于钛篮的铜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钛篮安装于电镀槽上,所述的铜球为微晶磷铜球,微晶磷铜球包括两种直径不同的铜球。
前述的一种改进的PCB电镀生产线,单个钛篮具有100个直径为25mm的铜球和12个直径为51mm的铜球。
前述的一种改进的PCB电镀生产线,所述的电镀槽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钛篮区域,每个钛篮区域设有若干钛篮,若干钛篮区域构成的整体中间长两头短。
普通磷铜球由于颗粒接口电位差异较大、原子结构不稳定,较易受到电镀液侵蚀,产生大量阳极泥,本发明使用一种改进的PCB电镀铜球(微晶磷铜球),同时加大铜球直径,由φ25mm变更为φ51mm,颗粒较细小,接口分布更均匀,阳极溶解液平均,阳极泥产生变少,节约铜球使用量,降低成本;本发明还在电镀槽上加装长钛篮,通过增加钛篮数量、提高钛篮密度增加阳极面积﹐保证电镀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装设普通铜球的钛篮分布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装设微晶铜球的钛篮分布结构图;
图3是现有的普通磷铜球的100*显微照片;
图4是本发明的微晶磷铜球的100*显微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方案、技术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2所示,一种改进的PCB电镀生产线,包括钛篮和置于钛篮的铜球(图2中的小方格表示铜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钛篮安装于电镀槽上,所述的铜球为微晶磷铜球,微晶磷铜球包括两种直径不同的铜球;单个钛篮具有100个直径为25mm的铜球和12个直径为51mm的铜球;电镀槽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钛篮区域,在图2中各钛篮区域相互隔开,每个钛篮区域设有若干钛篮,若干钛篮区域构成的整体中间长两头短。本发明改进的PCB电镀生产线,大铜球数量为12个﹐小铜球为100个左右﹐导致阳极面积减少所以增加钛篮数量、改变钛篮分布以增大阳极面积。图1为现有的装设普通铜球的钛篮分布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装设微晶铜球的钛篮分布结构图,图1中从左到右五个钛篮区域的钛篮数目分别为4、6、9、6、4个,图2中从左到右五个钛篮区域的钛篮数目分别为4、7、10、7、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元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元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34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