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IT资源支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3348.4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4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清金;卢浩洋;娄渝;魏进武;郭志斌;张云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华泽珍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it 资源 支撑 系统 | ||
1.一种IT资源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资源底层、管理中间层及服务上层;其中,
所述资源底层,包括物理资源层、虚拟资源层、资源管理单元及资源服务接口单元;所述物理资源层由硬件设备构成;所述虚拟资源层由所述硬件设备经虚拟化后形成的至少一个虚拟设备构成;所述资源管理单元包括资源维护子单元,该资源维护子单元用于存储并管理所述虚拟设备到所述物理设备的映射关系;所述资源服务接口单元用于为所述管理中间层提供服务接口;
所述管理中间层,用于为所述服务上层提供应用服务,接收所述服务上层输入的业务请求,依据该业务请求部署相应的应用服务,并调用和/或租用所述资源底层中的虚拟设备执行所述应用服务,将应用服务执行结果返回至所述服务上层;
所述服务上层,用于实现各应用服务的呈现;通过客户端接口接收业务请求,并将接收到的业务请求传递至所述管理中间层;以及接收经所述管理中间层返回的应用服务执行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T资源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设备包括计算型物理设备、存储型物理设备以及通信型物理设备中任意一种或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IT资源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管理单元还包括:运维管理子单元和安全管理子单元;其中,
所述运维管理子单元,用于对所述物理设备和虚拟设备进行统一的监控和运维管理;
所述安全管理子单元,用于监控和管理所述物理设备的运行安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T资源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服务接口单元包括:资源调用接口单元、资源管理接口单元和资源租用接口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T资源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中间层包括:应用服务单元和应用服务管理单元;其中,
所述应用服务单元,包括应用服务实例,用于为所述服务上层提供应用服务;
所述应用服务管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服务上层输入的业务请求,依据该业务请求部署相应的应用服务,并调用和/或租用所述资源底层的虚拟设备执行所述应用服务,将应用服务执行结果返回至所述服务上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IT资源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服务管理单元包括:资源管理子单元、资源调度子单元、资源部署子单元和接口管理子单元;其中,
所述资源管理子单元,用于对所述应用服务执行过程中所需的资源进行监控和运维管理;
所述资源调度子单元,包括资源调用子单元和/或资源租用子单元,其中,所述资源调用子单元用于为所述应用服务动态调用所述资源底层的虚拟设备;所述资源租用子单元用于为所述应用服务动态租用所述资源底层的虚拟设备;
所述资源部署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业务请求自动部署相应的应用服务;
所述接口管理子单元,用于监控和管理所述管理中间层分别与所述资源底层和所述服务上层之间的数据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IT资源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服务单元包括:中间件服务子单元、数据库服务子单元、负载均衡服务子单元和WEB服务子单元;其中,
所述中间件服务子单元,用于为所述服务上层提供中间件服务;
所述数据库服务子单元,用于为所述服务上层提供数据库服务;
所述负载均衡服务子单元,用于基于负载均衡策略,依据业务请求与当前资源利用状态进行合理分配以提供最佳匹配资源供给;
所述WEB服务子单元,用于为所述服务上层提供WEB服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IT资源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件服务子单元包括中间件资源池和中间件服务接口模块;其中所述中间件资源池由中间件实例构成,所述中间件服务接口模块用于为所述服务上层提供中间件服务接口;
所述数据库服务子单元包括数据库资源池和数据库服务接口模块;其中,所述数据库资源池由数据库实例构成,所述数据库服务接口模块用于为所述服务上层提供数据库服务接口;
所述WEB服务子单元包括WEB服务资源池和WEB服务接口模块;其中,所述WEB服务资源池由WEB服务实例构成,所述WEB服务接口模块用于为所述服务上层提供WEB服务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334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