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力避震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3319.8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2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宗仕 |
主分类号: | F16F6/00 | 分类号: | F16F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刘淑敏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板桥区***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避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磁力避震装置。
背景技术
避震装置的使用范围广泛,举凡汽车、机车或椅子等,避震装置装设于汽车或机车内,可减缓汽车或机车行驶于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所造成的震动,避免乘客及驾驶者于汽车内或机车上感到颠簸,有利于乘客及驾驶者驾驶的稳定性及舒适性;另外如用于座椅的支撑座上,可减缓使用者坐在座椅上时可产生一冲击力,避免使用者因快速坐上座椅导致脊椎造成伤害,并且还可增加座椅的舒适性,令使用者久坐也不易产生不适感,同时好的避震设计,更可将微细的震动量加以吸收,达到保持平衡与稳定的功能需求。
现有避震装置主要包括有一筒座、一活塞及一弹簧,活塞及弹簧容置在筒座内,将筒座区隔成A室及B室,筒座的A室内含有一工作流体,工作流体可为空气或液体,筒座的周围需密封,防止工作流体变质或外泄;活塞设有至少一穿孔;故当避震装置受到外来作用力作用时,将促使活塞挤压工作流体,使工作流体自A室透过穿孔流入B室,产生阻尼力与外来作用力相互抵消,达到减震及避震的效果,当外来作用力移除后,再经由弹簧将活塞拉回原位,并使B室内的工作流体回到A室内。
然而现有的避震装置仍有以下的缺点,第一点,其弹簧的材料面积平均受力不均,且与活塞及工作流体配合后;第二点,现有避震装置无法针对不同外来作用力提供提供不同的阻尼力需求,因此常使得于实际的使用情况中,其避震的效果不佳;第三点,现有避震装置的构造复杂及体积庞大,所以容易造成制程及材料成本的浪费,并且组装不易,导致组装工时及成本的耗费;第四点,如工作流体为液体,则活塞回复速度缓慢,故无法对不同的压缩深度与不同大小的外来作用力做出灵敏的相对反应;第五点,如工作流体为气体,因压缩比为非线性,故当外来作用力大小达到某一程度时,其空气不易被活塞压缩,反而产生一反向作用力,而使连接在活塞上的连杆受损;而亟待加以改善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力避震装置,利用磁性组内的各磁体产生的磁性排斥力产生阻尼力,以达避震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磁力避震装置,主要包括一筒座及一磁性组;该磁性组包含多个磁性单元,每一该磁性单元包含一磁体及包覆该磁体的一保护套,在各该保护套的二面向分别设有一开孔,各该磁性单元以串行方式安置在该筒座内,以在任二相邻该磁性单元的面向间形成有一磁性排斥力。
另一种磁力避震装置,主要包括一第一筒座、第一磁性组、第二筒座及第二磁性组;该第一磁性组包含多个第一磁性单元,每一该第一磁性单元包含一第一磁体及包覆该第一磁体的一第一保护套,在各该第一保护套的二面向分别设有一开孔,各该第一磁性单元以串行方式安置在该第一筒座内,以在任二相邻该第一磁性单元的面向间形成有一第一磁性排斥力;该第二筒座对应该第一筒座迭接;该第二磁性单元包含一第二磁体及一第二保护套,该第二保护套包覆在该第二磁体外部,该第二保护套于侧向设有一开槽及二面向分别设有一端口,该第二磁性单元安置在该第二筒座内,以在该第二磁性单元的侧向和该第二筒座间形成有一第一磁性吸附力,并于该第二磁性单元和各该第一磁性单元间的面向形成有一第二磁性排斥力。
本发明具有以下功效,第一点,本发明可维持最平顺与符合作用力消除及减轻负载的最佳设计需求;第二点,其本发明的构造简单及体积小,可节省制作时间、制程及材料成本;第三点,可针对不同的外来作用力、不同的用途或使用场合,增加或减少筒座内的磁性单元数量,或是将磁力避震装置加以迭接,组装出适合使用于各场合的磁力避震装置的长度;第四点,反应灵敏,不会产生反向作用力,使用安全稳定;第五点,磁体没有弹性疲乏的问题,故使用寿命长;第六点,因筒座内部不具有工作流体,故不必为了防止工作流体的变质或外泄,而将筒座密封,以增加使用上的安全性;第七点,亦可利用局部吸附力的特性,以令避震效果更佳,达到避震功能性的补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组合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组合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使用状态图(一)。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使用状态图(二)。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之组合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宗仕,未经李宗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33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动车司机座椅底座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