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井式A2O2处理污废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2898.4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3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军;张学洪;李思敏;徐铭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井 sub 处理 废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良式A2O2和深井曝气技术综合处理污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改良式A2O2工艺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并有效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出于水厂占地、环保、客观参数要求,深井式A2O2工艺具有很大市场潜力。1975年4月,I.C.I公司发表了深井曝气工艺的使用结果:该深并直径0.4m,井深135m,处理能力363m3/d,停留时间1.2h,MLSS为2~6g/L,出水BOD5为15mg/L,SS为18mg/L,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该公司认为,此法是污水处理近几十年来的最大革新,具有投资省,占地面积少,运行稳定,费用低,无恶臭等特点;且该法对氧的利用率可比常规曝气法高10倍。自从I.C.I公司发表论文后,引起了北美、欧洲、南非及日本各国的极大兴趣,它们相继引进和推广该技术,迄今为止作了许多改进,并建成了许多生产性装置。国内研究院所及大专院校从1978年起进行了深井工艺的开发,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吸取国外的新成果,推出了多种形式的深井装置。目前在国内,深井曝气工艺在制药、化工领域等排放的不易生化降解的废水及食品、啤酒业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国内为推广这一技术还成立了专门设计、制造这种装置的深井曝气设备厂。公知的为深井式曝气法处理废水工艺,《环境工程》有文献描述深井曝气构筑物的结构一般为U型管深井,U型管深井采用一侧进水、进气,通过U型管底部后,再从另一侧出水,进而达到水处理效果。但是,该工艺结构单一,不能高效处理废水,对于高分子有机废水及不同性质废水处理具有很大局限性,不能灵活应用于生活区及工业区污废水处理,初步处理的水还需经后序工艺处理,达不到减少占地、节省基建投资和节能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深井曝气法处理效果局限性及不能节省占地、基建运行成本问题,提供一种深井式A2O2处理污废水的方法。
本发明思路是:井筒用隔板分成两侧,采用一侧进水,通过井筒底部后,再从另一侧出水。改进曝气方式,在井筒单侧分两种梯度进行曝气,井底形成沉淀区,增设重力排泥管,即可起到中间沉淀池作用。改进污泥回流位置,通过回流泵将二沉池污泥回流到井筒进水端即厌氧区。同时在中间隔板打孔并安置转蝶装置,满足混合液内部单向循环,实现好氧区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1、好氧区2集于一井筒,更好的发挥深井曝气及A2O2工艺综合优势,综上四处改进即可实现深井式A2O2处理污废水的方法,达到理想的污废水处理效果。
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28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