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盐差能反电渗析的发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2742.6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0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杨捷;沈福龙;刘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6/34 | 分类号: | H01M6/34;H02N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013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盐差能反 电渗析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盐差能反电渗析的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盐差,也称浓差。盐差能就是指咸水与淡水之间或者不同盐浓度的水之间的化学差异能——化学电位差能。它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在,是一种能量密度很大的可再生蓝色海洋能源。全球各大河流的入海口亦即咸淡水交汇处都有丰富的盐差能,另外,淡水丰富地区的盐湖和地下盐矿也可以产生盐差能。通常盐度为3.5%的海水与河水之间约有相当于240m水头差的能量密度。
专家估计,世界各河流区域可供开发利用的盐度差能量可达2.6TW,我国可供利用的有0.1TW。据统计,我国沿海江河每年的入海径流量约为1.7×1012~1.8×1012m3,其中主要江河的年入海径流量约为1.5×1012~1.6×1012m3,沿海盐差能资源蕴藏量约为3.9×1018J,理论功率约为1.25×1011W。其中长江口及以南的大江河口沿海的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的92.5%,理论功率估计为0.86×1011KW。特别是长江入海口的流量2.2×104m3/s,可以发电5.2×1010W。另外,我国青海省等地也有不少内陆盐湖可以利用。
利用盐差能进行发电,是将咸淡水交汇水域所拥有的巨大的盐度差能利用起来转换为有效电能,既不会破坏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也不用筑坝或在河床安置涡轮机,更不会妨碍船舶的正常运营管理。如果这一技术得以实现并广泛应用,将对全球的能源政策产生巨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盐差能反电渗析的发电装置,对环境零排放、零污染,蕴藏范围广(河流入海口),能量密度大,工作时间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盐差能反电渗析的发电装置,包括设置的多个独立盐水腔室和淡水腔室以及阳电极室和阴电极室,所述盐水腔室和淡水腔室交替设置,所述发电装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阳电极室和阴电极室。
所述盐水腔室和淡水腔室之间通过交换膜(下文详细介绍了交换膜的类型一所述交换膜包括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这属于专利撰写的一种策略)隔离开来。
所述盐水腔室侧面中下部设置有经过滤器过滤的海水入口,所述淡水腔室侧面中下部设置有经过滤器过滤的淡水入口,所述阳电极室和阴电极室的侧面中下部连通有电极水入口。
所述交换膜包括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
所述发电装置通过导线将阳离子交换膜与阳离子交换膜相连,阴离子交换膜与阴离子交换膜相连,电池的阴阳极再通过导线连接上蓄电装置。
所述腔室上还设置有电极水回收装置和气体回收装置。
所述阳极采用二氧化锰纳米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专利中加入了淡海水过滤装置、气体回收装置及电极水回收装置,延长了膜的寿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加大排气排水的再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种利用盐差能反电渗析的发电装置,包括设置的多个独立盐水腔室和淡水腔室以及阳电极室和阴电极室,所述盐水腔室和淡水腔室交替设置,所述发电装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阳电极室和阴电极室。
所述盐水腔室和淡水腔室之间通过交换膜隔离开来。
所述盐水腔室侧面中下部设置有经过滤器过滤的海水入口,所述淡水腔室侧面中下部设置有经过滤器过滤的淡水入口,所述阳电极室和阴电极室的侧面中下部连通有电极水入口。
所述交换膜包括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
所述发电装置通过导线将阳离子交换膜与阳离子交换膜相连,阴离子交换膜与阴离子交换膜相连,电池的阴阳极再通过导线连接上蓄电装置。
所述腔室上还设置有电极水回收装置和气体回收装置。
所述阳极采用二氧化锰纳米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27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铁路应答器综合检测系统
- 下一篇:MONGODB分片联表查询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