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复合稳流器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2483.7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1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赵英日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市星火特种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0 | 分类号: | B22D11/10;C04B35/103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15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复合 稳流器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铸中间包稳流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复合稳流器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许多炼钢厂为了改善连铸中间包内的钢液流场,延长钢水在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促进钢水中夹杂物和钢渣的上浮与排除,在连铸中间包内设置各种控流装置,由以前的挡渣墙和冲击板产品逐步过渡到使用稳流器产品,以往使用的挡渣墙和冲击板采用镁制预制件结构,存在主要缺陷是,挡渣墙和冲击板抗侵蚀和抗冲刷使用寿命较低,一般8-10小时后,随着冲击板的蚀损加快,逐渐失去控流作用,控流装置寿命低成为制约连铸中间包使用寿命的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复合稳流器及其制作方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浇注全过程的控流和挡渣效果,均化钢水温度,消除中间包的死区,改善钢水流动轨迹,缩短夹杂物上浮距离,将中间包注流冲击引起的强烈涡流限制在局部区域,防止紊流扩散引起表面冲击波动而将钢渣卷入钢水内部,阻止熔渣进入结晶器,提高钢水纯度,提高连铸坯的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单包浇注炉数,降低连铸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新型复合稳流器,包括心部凹陷的钵形本体,所述本体底部内置冲击板,冲击板厚度为90-200mm,本体侧壁上设有圆形导流孔,导流孔内嵌有套管砖,所述套管砖内径140-160mm,壁厚8-15mm,所述本体内部为上大下小的梯形截面空间。
所述导流孔数量为2-6个,呈对称分布。
所述冲击板和套管砖为铝镁碳材质,主要由下述材料按重量百分比构成:
棕刚玉75-83%,其中:粒度5-3mm的占23-25%、3-1mm的占28-30%、0.075-1mm的占6-8%、0.075mm以下的占18-20%,上述重量百分比均是占整个浇注料的重量百分比
电熔镁砂粒度≤1mm 8-12%,
石墨 1.5-3%,
碳黑 1.5-2.5%,
铝粉、硅粉中一种或两种防氧化剂 3-4%,
热固性酚醛树脂结合剂 3-4%。
所述本体材质为铝镁铬浇注料,主要由下述材料按重量百分比构成:
高纯镁砂主要成分MgO≥96%48-58%,其中:粒度8-5mm的占28-30%、5-3mm的占15-20%、3-1mm的占5-8%,
棕刚10-18%,其中:粒度3-1mm的占5-8%、1mm以下的占5-10%,
铬精矿主要成分Cr2O3含量44%-46%粒度≤1mm 5-8%,
电熔镁砂 180目 10-15%,
硅微粉SiO2含量≥95%,粒度小于5μm,其中粒度小于2μm的占8-9%3-5%,
耐火钢纤维 长度20-40mm 2-4%,
α-Al2O3主要成分Al2O3≥96%,粒度小于2μm占85-95%5-8%,上述材料总和为100%,三聚磷酸钠外加占上述材料总和的0.1-0.3%。
所述冲击板和套管砖组分的优选比例为:棕刚玉80%,其中5-3mm的占25%、3-1mm的占29%、0.075-1mm的占8%、0.075mm以下的占18%;电熔镁砂粒度≤1mm 8%,石墨2%,碳黑2.5%,铝粉或硅粉4%,结合剂3.5%。
所述本体浇注料的优选比例为:高纯镁砂51%,其中:粒度8-5mm的占28%、5-3mm的占15%、3-1mm的占8%;棕刚18%,其中:粒度3-1mm的占8%、1mm以下的占10%;铬精矿粒度≤1mm 6%,电熔镁砂180目15%,硅微粉3%,耐火钢纤维2%,α-Al2O35%,三聚磷酸钠外加0.1%。
所述棕刚玉主要成分Al2O3≥95%。
所述电熔镁砂主要成分MgO≥97%。
所述的新型复合稳流器的制备方法,分别包括冲击板和套管砖的制备、本体的组合浇注以及最后烘烤成型步骤,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一、冲击板和套管砖制备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市星火特种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鞍山市星火特种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24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