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生态景观型护岸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2086.X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0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王芳;李文双;刘嘉峰;刘雨佳;郭宏凯;周希;孙艳艳;李婉;王丹;王钟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方利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B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生态景观 护岸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涉及一种生态护岸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具有景观功能、施工简易的生态护岸方法。该景观生态护岸系统既可以栽植花草搭配造型图案,形成景墙,又能为水生动物、微生物提供繁衍生存的条件,这样就在河道水陆交互地带形成一个动植物、微生物共生共存的小型生态系统,起到对河道的生态调节、水质净化功能。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回归自然、亲水、景观与文化等新理念不断涌现,以生态学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亲近自然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如何使河道护岸在满足其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拓展景观、生态方面的功能,是本发明的主要创新点。
传统护岸仅侧重于某些功利价值如防洪、水运、灌溉等,其缺点主要表现在:①沟渠化河道改变了河流蜿蜒型的基本形态,导致生态环境异质性降低,生物多样性随之降低,最终引起整个河流生态系统退化,②由混凝土修筑的笔直而高大的岸墙拉大了人与水的距离,使人们亲水性的心理难以得到满足;③带来更大洪水隐患,迫使提高防洪标准,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国内外学者提出了生态护岸(河堤)的概念。生态护岸指:用活的植物,单独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措施和非生命的植物材料相结合,以减轻坡面的不稳定性和侵蚀。生态护岸是现代河流治理的发展趋势,是以河流生态系统为中心,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的新型水利工程。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与本发明相关的生态型护岸技术主要有:①铅丝石笼网箱护岸;②三维植被网护岸;③地毯式混凝土草坪护岸;④生态袋护岸
上述技术主要的问题集中在:①景观效应差,单一的护岸模式隔断了河岸与自然的联系,植物覆盖率低,不宜生长,与河道两岸的景观差异显著。②生态功能有限,缺乏生态廊道等生态措施,不利于动植物、微生物的生存繁衍。③施工复杂,传统护岸技术单个砌块或者生态袋重量较高,需要机械辅助施工,增加了工程的成本和工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景观功能的生态护岸,在护岸上栽植本地乡土植物并搭配出造型图案,形成景墙,并且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更换景观风格。护岸带的草坪景墙,与河道组合,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地区的温度、湿度与舒适度,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改善护岸所在河道的生态与水质状况。护岸能够为水生动物、微生物提供繁衍生存的空间,砌块拼接形成了生态廊道,在河道水陆交互地带形成一个动植物、微生物共生共存的小型生态系统,砌块表面的空隙还是大量微生物吸附的好介质,有利于水质净化;生态护岸营造出的浅滩、放置的石头、修建的丁坝、鱼道,形成水的紊流,有利于氧从空气传人水中,增加水体的含氧量,有利于好氧微生物、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促进水体净化,使河水变得清澈,起到对河道的生态调节、水质净化功能。
除了上述的景观、生态、水质净化功能,本发明还具有如下优点:
1.单体砌块质量轻便,经测算,平均重量为20kg,便于施工人员在河道两岸的搬运和铺设,减少了工程造价和工期。
2.砌块材料为多孔无砂混凝土,花草的根系能够穿过砌块,使硬化和绿化完美结合。植被型生态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冲刷性能,上面的覆草具有缓冲性能。由于草根的“锚固”作用,抗滑力增加,草生根后,草、土、混凝土形成一体,更加提高了堤防边坡的稳定性,减少了水土流失的可能性。经实测,对边距45cm的六角形绿化混凝土孔构件,原重量30kg,长草生根后拔起力达到160kg。
3.组装式护岸,施工简易高效,较传统护岸工程可缩短一半工期,并立即投入应用。
4.可以在水下施工,不需要排空水体,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工程周期。
5.连接部件通过连接孔将每层护岸连成一个整体,增强了护岸的抗震、抗沉陷破坏能力,且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并且可以根据河道的自然岸坡形式,创造出近自然岸坡,从而克服了传统护岸工程整齐划一、生硬单调的缺点。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附图进行说明,其中:
图1所示的是护岸的总体构造图
图2所示的是砌块I型、II型立体图
图3所示的是砌块I型、II型侧面图
图4所示的是护岸正面图
图5所示的是护岸侧面图
附图符号说明
1.砌块I型 2.砌块II型 3.植被、植物 4.连接孔
5.植生槽 6.生态廊道 7.基座 8.连接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方利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方利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20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