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1634.7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3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半田正树;河原正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2/26 | 分类号: | B60R2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用车等车辆中的车辆用座椅,该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能够相对于座垫前倾,并且在座椅靠背的上端部设有用于将座椅靠背锁定为立起姿势及解除上述锁定的锁定机构。
更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如下的车辆用座椅:锁定机构的操作把手自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上表面突出,安全带装置的织带(Webbing)拉紧设置在设于座椅靠背的后方的车身上的安全带取出口和座椅侧向的下侧的固定部间,该织带与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上表面相接触。
背景技术
在上述的车辆用座椅中,在使座椅靠背向座垫侧前倾时,安全带装置的织带有可能从座椅靠背的上端部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脱离。若织带如上所述地从座椅靠背的上端部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脱离,则在使座椅靠背恢复立起姿势时会将织带夹入到座椅靠背与车身之间。
因此,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在座椅靠背的上端部设有供安全带穿通的安全带引导件(以下称为“第1技术”)。该安全带引导件是将供织带穿通的环部一体地设在操作把手的上端部而构成的(参照专利文献1的第2图)。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1还公开了下述技术,即,在座椅靠背的上端部设置整理器(finisher)来构成安全带引导件的技术,使织带穿通在该整理器与座椅靠背的上表面的表皮材料之间(以下称为“第2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的第3图)。
在该第2技术中,该整理器具有操作把手穿通口,该整理器成为在座椅宽度方向上较长的条状并与座椅靠背的上表面的表皮材料重叠。而且,将整理器的比织带靠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外侧端部和整理器的比织带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操作把手穿通口周围的内侧端部固定在座椅靠背的表皮材料上。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3-121955号公报
然而,在第1技术中,乘员在拉拽安全带的织带时有可能拉动操作把手而使座椅靠背的锁定机构被解锁。
另外,在第2技术中,由于整理器的比织带靠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固定在座椅靠背的上表面上,因此,使整理器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伸长,使整理器大型化。
另外,由于将整理器的比织带靠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外侧端部和整理器的比织带靠座椅宽度方向内侧的操作把手穿通口周围的内侧端部固定在座椅靠背的上表面上,织带穿通在整理器与表皮材料之间,因此,来自织带的拉扯力经由整理器会施加到操作把手穿通口周围的表皮材料上,使表皮材料易于变形或破损。
例如,也存在如下结构,即,在车身侧设有钩部,在座椅靠背前倾时由乘员将织带卡挂于钩部而保持织带的方法,但是在该方法中,需要由乘员进行织带的移动操作,给乘员带来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车辆用座椅,该车辆用座椅能够在使座椅靠背从前倾姿势恢复到立起姿势时避免安全带装置的织带被夹入到座椅靠背与车身之间,能够防止违反乘员的想法地解除座椅靠背的锁定机构,并且能够使结构小型化,能够防止座椅靠背的上端部的表皮材料的变形、破损,能够减轻乘员的负担。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
其座椅靠背能够相对于座垫前倾,
在上述座椅靠背的上端部设有用于将上述座椅靠背锁定为立起姿势及将上述锁定解锁的锁定机构,
上述锁定机构的操作把手自上述座椅靠背的上表面的靠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突出,
安全带装置的织带拉紧设置在设于上述座椅靠背的后方的车身上的安全带取出口和座椅侧向的下侧的固定部间,
上述织带与上述座椅靠背的靠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上表面相接触,该车辆用座椅的特征在于,
具有操作把手穿通口的盖体与上述座椅靠背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的上表面重叠,
上述盖体由自上下方向夹入上述座椅靠背的表皮材料的上盖体和下盖体构成,
上述上盖体和上述下盖体向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延伸,
在上述上盖体上形成有钩部,该钩部包括从上述上盖体的延伸端部向上方延伸的竖起部和从上述竖起部的上端部向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折回部,
在上述上盖体的位于上述折回部的顶端的下方的延伸端部的背面上突出设置有用于贯穿形成在上述表皮材料上的第1贯通孔的第1卡合凸部,
在上述下盖体的延伸端部上形成有用于与上述第1卡合凸部相卡合的第1被卡合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16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