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显示背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1397.4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5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姜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1/002 | 分类号: | F21V21/0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姜精斌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显示 背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背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PLED(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高分子发光二极管)显示背板由玻璃基板、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阳极(Anode)、有机发光层(Emitting Material Layer)与阴极(Cathode)等所组成,其中,薄而透明的ITO阳极与金属阴极如同三明治般地将有机发光层包夹其中,当电压注入阳极的空穴(Hole)与阴极来的电子(Electron)在有机发光层结合时,激发有机发光层中的有机材料而发光。
现有在制备发光二极管显示背板时,是在玻璃基板上涂覆光刻胶,进行曝光显影之后形成像素界定层(Pixel define layer,PDL)以界定出像素区,之后再通过打印技术在像素区中滴入发光材料的液滴,但是现有的显示背板采用的高分辨率像素尺寸为30μm×180μm,而打印形成液滴的直径>30μm,这样打印形成的液滴及像素的尺寸就处于同一个尺寸范围。为了保证打印后的液滴顺利、平整地铺满像素界定层界定的像素区内,避免液滴流到相邻的像素区,需要对PDL层表面的润湿特性进行改进。目前主要利用60%的CF4在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的环境中对PDL层表面进行氟化处理,从而改进PDL层表面的润湿特性,但是此方法需要增加设备的投入,增加了发光二极管显示背板的制造成本,不利于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背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能够使发光材料平铺于发光二极管显示背板上,改善发光二极管显示背板的发光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背板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基板上形成透明导电的阳极电极;
在形成有所述阳极电极的基板上形成由第一像素界定层和第二像素界定层界定出的像素区,所述第二像素界定层位于所述第一像素界定层之上,所述第一像素界定层由亲水性材料形成,所述第二像素界定层由疏水性材料形成;
在所述像素区中注入发光材料,形成由所述发光材料组成的发光层;
在形成有所述发光层的基板上形成导电的阴极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像素界定层的厚度为0.5μm-1μm,所述第二像素界定层的厚度为0.5μ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像素界定层由包含有SiNx的光刻胶形成,所述第二像素界定层由光刻胶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像素界定层中,光刻胶与SiNx的质量比为10∶1。
进一步地,在所述像素区中注入发光材料,形成由所述发光材料组成的发光层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基板放入100℃-140℃的环境中保温1min-5min,使所述第二像素界定层的表面能级密度为60-120mJ/cm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背板,包括:
基板;
形成在所述基板上、透明导电的阳极电极;
形成在上述基板上、由第一像素界定层和第二像素界定层界定出的像素区,所述第二像素界定层位于所述第一像素界定层之上,所述第一像素界定层由亲水性材料形成,所述第二像素界定层由疏水性材料形成;
形成在所述像素区内、由发光材料组成的发光层;
形成在上述基板上、导电的阴极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像素界定层的厚度为0.5μm-1μm,所述第二像素界定层的厚度为0.5μ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像素界定层由包含有SiNx的光刻胶形成,所述第二像素界定层由光刻胶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像素界定层中,光刻胶与SiNx的质量比为10∶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像素界定层的表面能级密度为60-120mJ/cm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背板。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13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