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缩机预润滑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9444.1 | 申请日: | 201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6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凤阁;陈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2 | 分类号: | F04B3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机 润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冷机组中的压缩机预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制冷压缩机中润滑油起到了对运动部件的润滑,带走相对运动产生的热量,对压缩腔进行密封等作用,润滑油系统的稳定对压缩机的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高速、高负载的大型制冷压缩机,短时间的缺油都有可能引起轴承损毁、螺杆抱轴甚至导致压缩机烧毁。
对于润滑油的循环量大的大型制冷压缩机一般都采用压差供油,润滑油槽位于压缩机的高压侧,利用压缩机高低压差为润滑油提供循环的动力。压缩机运行后,随着高低压差的建立,位于高压侧的润滑油被带到压缩机各个需要润滑部位进行润滑,然后到压缩机低压侧随制冷剂流体一起带回到高压侧。
压差供油系统不需要油泵,功耗相对较小,对于润换油需求量大的系统节能的优势更为明显,但是压差供油的压缩机没有外部动力,压缩机润滑油供油量完全由高低压差决定。对于制冷机组,在开机阶段机组的冷凝压力会比较低,压缩机吸排气口压差很低,润滑油的循环动力小,使得压缩机的润滑油供应不足。特别是冬季环境温度较低时,冷却水的温度会很低,而受较高的室内温度的影响,冷冻水温度也比较高,此时若开启压缩机,压缩机的排气压力会很低,吸气压力则会较高,很难建立足够的压缩机吸排气压差,压缩机的润滑油供应量会严重不足,而且冬季机组开机后机组会在很长的时间内都维持这种状态。对于螺杆压缩机,电机的转动速度一般在2950RPM左右,供油不是是非常危险的,轻则加速轴承、螺杆等部件的磨损,重则直接导致压缩机烧毁。对于工艺 用制冷机组(如:核电厂用制冷机组),这将严重威胁到相关正常工作,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因而寻求更为有效、更为可靠并且经济的的压缩机供油技术,是保证压缩机开机,特别是冬季低冷却水温度的情况下的开机安全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充分考虑制冷机组的运行特点,提出一种压缩机预润滑系统,结合了油泵供油和压差供油的优点,具有运行可靠、综合效率高、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等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缩机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在油分离器的出油管路上的油过滤器及设在所述油过滤器的出油口与压缩机的供油口间的润滑油管路,所述润滑油管路上还设有油路动力装置;压缩机工作状态下,当压缩机进气口与出气口间压差大于或等于设定值时,油路动力装置不工作,润滑油管路保持直通而实现压差供油;当压缩机进气口与出气口间压差低于设定值时油路动力装置启动而实现动力供油。采用油路动力装置的结构,使装置能够具有压差供油和强制供油的特点。在始终保证了压缩机供油可靠性的同,使压缩机供油系统具有较高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润滑油管路为一根主管,所述油路动力装置串接在主管上,油路动力装置的启动电路由探测压缩机进气口与出气口间压差的测压装置所发出的信号激发动作;油路动力装置不工作时,所述主管保持直通而实现压差供油;而油路动力装置工作时则转换为动力供油。
优选的,所述的油路动力装置为离心油泵、轴流油泵或其他不工作时进、出口之间保持油道畅通的油泵。
优选的,所述润滑油管路包括主管及与主管并联的压差供油管路,所述油 路动力装置为设在主管上的油泵,所述压差供油管路上设有单向阀,所述油泵的启动电路由探测压缩机进气口与出气口间压差的测压装置所发出的信号激发动作。
改进的,所述油分离器与油过滤器间的管路上设有截止阀。
改进的,所述润滑油管路的出油口管路上设有截止阀。
优选的,所述油分离器为压缩机内置油分离器或外置油分离器。
改进的,所述压缩机供油口上还设有油流量开关来检测压缩机润滑油的供油,油流量开关检测到油流量低于设定值时报警,提高系统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94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