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收集、去除水中漂浮藻类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8833.2 | 申请日: | 201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3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陈卫;张谦;刘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009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收集 去除 水中 漂浮 藻类 装置 | ||
1.自动收集、去除水中漂浮藻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中间串联的一组藻类收集及传输 装置、串联的藻类收集及传输装置两端设置的藻类聚集浓缩及清除装置组成,所述藻类聚集 浓缩及清除装置包括进水挡板、进水口、出水挡板、出水口、藻渣刮除装置,所述进水口设 于进水挡板上,所述出水口设于出水挡板上,所述藻渣刮除装置设于藻类聚集浓缩及清除装 置顶部,所述的藻类收集及传输装置中部设有凹槽,凹槽相对两侧壁的上沿分别设有向下的 坡面,坡面上分别设有两片进水挡板,坡面与进水挡板围成进水口;所述坡面上与上沿平行 设置多条条形或波浪形凸起;所述进水挡板开口从上沿到下沿呈八字形开口,高度为1- 5cm;所述凹槽形状为矩形,深度至少为20cm,凹槽的底部从一端至另一端为一斜面,坡 度为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集、去除水中漂浮藻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收 集及传输装置漂浮于水体表面,所述凹槽上沿突出于水面1-5cm,坡面下沿没于水中的深度 至少为1cm;所述一组藻类收集及传输装置之间采用铆接的方式连接,所述一组藻类收集及 传输装置凹槽的底部从中间至两端形成斜面,坡度为0.5‰;还包括多个固定桩,所述藻类 收集及传输装置与固定桩采用半固定式链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集、去除水中漂浮藻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聚 集浓缩及清除装置为矩形,位于整个装置的最低处,其体积能保证有30min以上的水力停留 时间;所述藻类聚集浓缩及清除装置还包括藻渣中转池和/或出水中转池,所述藻渣中转池 与藻类聚集浓缩及清除装置连接,所述出水中转池与出水口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集、去除水中漂浮藻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聚 集浓缩及清除装置还包括进水导流板和/或出水导流板,所述进水导流板设于进水口处并与 进水挡板连接,所述出水导流板设于出水口处并与出水挡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收集、去除水中漂浮藻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孔 曝气装置,所述微孔曝气装置置于藻类聚集浓缩及清除装置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收集、去除水中漂浮藻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与出水口或出水中转池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883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开关的线圈总成
- 下一篇:一种单层MoS2纳米片溶液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