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应力圆弧面圆弧榫连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8394.5 | 申请日: | 201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8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延荣;魏大盛;蒋向华;袁善虎;石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D5/30 | 分类号: | F01D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官汉增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力 圆弧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针对叶轮机械叶片、轮盘连接结构,属于机械结构连接的通用设计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应力圆弧面圆弧榫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包括航空发动机、内燃机等在内的叶轮机械叶片/轮盘连接结构中,榫连结构的应用较为广泛,其作用是用来连接工作叶片和轮盘。虽然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出现了通过焊接形成的整体叶盘结构,但由于造价、技术成熟度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榫连结构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叶轮机械中叶片/轮盘之间的主要连接形式。
早期的叶片/轮盘采用销钉式连接,通过销钉承担剪切载荷并传力,工作叶片依靠凸耳由销钉同轮缘的环槽相连。这种连接具有减震和消除连接处附加应力的作用,但其承载能力有限,尺寸和重量大,因而随着对叶轮机械工作条件的要求日益提高,这种连接方式逐渐被淘汰,其原因在于螺栓孔边有显著的应力集中,随着载荷的增加,孔边将出现较大区域的塑性区,使结构强度及寿命显著降低。而榫连结构则使工作叶片通过榫头安装在轮缘处相应的榫槽内,通过榫槽侧面的接触面进行定位和传力。二者之间通常采用间隙配合,叶片安装方便,同时避免了在榫槽内出现装配应力。比较而言,其接触承载面积较大,应力水平较低且分布较为均匀,是目前叶轮机械中叶片/轮盘之间的主要连接方式。对于风扇/压气机通常采用燕尾型榫连结构,对于涡轮则通常采用枞树型榫连结构。一般的榫连结构其接触面沿叶轮机械旋转轴的轴线为平面,称其为直榫;在一些先进的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的风扇榫连结构中,出现了圆弧榫(例如CFM56-7型发动机),即叶片榫头及轮盘榫槽沿叶轮机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均为圆弧形,这样可以保证在叶片数目相同的条件下,增大轮毂比,使风扇的气动性能得到提高。
叶轮机械的叶片承受的载荷较为复杂,通常包括叶片离心力、叶片气动载荷以及由气流冲击导致的振动,对于涡轮叶片及轮盘还将承受较高的热负荷。因此,榫连结构在这些载荷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下,将在接触面之间产生较大的接触应力,在循环载荷的作用下,导致榫连结构发生疲劳失效。微动疲劳是榫连结构的一种主要失效模式,也是榫连结构工程设计及优化的关注点。
大量研究表明,传统的采用平面接触的榫连结构接触区边缘存在显著的应力集中,这种高梯度接触应力是导致榫连结构发生微动疲劳失效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榫连结构关键几何参数(例如接触角、接触区边缘圆角半径、接触区长度等等)进行优化,可使接触区边缘的峰值应力降低,提高结构强度及寿命。但只要采用直线/直线(二维条件下)的接触方式,就无法消除接触区边缘的高梯度应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传统榫连结构接触区边缘存在高梯度应力的状况,进而增强榫连结构抗微动磨损及疲劳的能力,并由此提供一种由圆弧/直线(二维条件下)作为接触区的圆弧形榫连结构。
本发明的依据为:圆弧/直线之间的接触,即为典型的赫兹接触,其产生的压力曲线形式为椭圆形,不存在较大的峰值应力。因此,将圆弧接触体同直线的接触方式移植于榫连结构当中,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接触区的峰值应力,提高榫连结构的强度和疲劳性能。
本发明中所述圆弧面圆弧榫连接结构是在传统平面接触圆弧形榫连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该结构包括叶片榫头及轮盘榫槽两个部分,轮盘榫槽部分同传统结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发明的创新处在于叶片的榫头部分。叶片榫头的侧接触面向外凸起呈圆弧状,若以垂直于叶轮机械轴线的平面作为切面,形成的接触线呈现为圆弧/直线接触的形式。这使得工作载荷下叶片/轮盘的接触应力分布形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本发明提出一种低应力圆弧面圆弧榫连接结构,包括叶片榫头及轮盘榫槽两个部分,所述的叶片榫头为圆弧形榫头,该圆弧形榫头沿水平平面方向为圆弧形形状,该叶片榫头沿竖直截面方向为凸形结构,分为上下榫头两部分,上部榫头的两侧侧壁为沿竖直方向的平行侧壁,下部榫头的两侧侧壁为向外侧均匀凸起的圆弧形侧壁,形成为一种双方向圆弧形的空间曲面。
所述的轮盘榫槽沿水平平面方向也为圆弧形形状,轮盘榫槽分为上下榫槽两部分,上部榫槽为两侧内壁向上张开的水平壁面结构,下部榫槽为两侧内壁向下张开的壁面结构;叶片榫头与轮盘榫槽之间的连接为间隙配合,下部榫头的两侧凸起的圆弧形侧壁与下部榫槽两侧直内壁之间的接触为圆弧面/平面接触。上部榫槽的深度大于等于上部榫头的高度,下部榫槽的深度大于下部榫头的高度。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一种圆弧面圆弧榫连接结构,改善了接触应力的分布形式,消除了传统平面/平面接触区边缘的峰值应力,提高了结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83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铲
- 下一篇:一种玉米收割及粉碎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