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板结构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7514.X | 申请日: | 2012-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0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宏;潘颖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F21S8/00;F21V8/00;F21V17/1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姜燕;邢雪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板 结构 应用 背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平面显示器中主要包含有背光模块、显示面板、外框等组件。其中背光模块用以提供光源,借以使显示面板提供正常且亮度匀称的图像。在背光模块中有多个光学片,例如导光板、扩散片与棱镜片,用来使光源发出的光均匀地分布于显示面板上以提供图像。而外框包含金属支架与塑胶框体,用以固定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块。
然而,现今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为轻薄取向,平面显示器的设计也朝着轻量化、薄型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虽然直下式背光模块具有可以局部调光的优点,但是因为其厚度较厚,仍难以符合显示器轻薄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拼接式的导光板结构与应用其的背光模块,用以降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厚度。
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导光板结构,包含多个导光板块与多个反射层,每一导光板块包含相互平行的两斜面,导光板块通过斜面拼接。反射层则是设置于斜面之间。两斜面包含入光斜面与出光斜面,每一导光板块包含连接入光斜面与出光斜面的入光面与出光面,其中入光面平行于出光面,入光斜面与入光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入光斜面与入光面之间的夹角约为25度至65度。反射层可以设置于入光斜面或是出光斜面。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为一种背光模块,包含背板、导光板结构,以及多个光源。导光板结构设置于背板上,导光板结构包含多个导光板块以及多个反射层。每一导光板块包含相互平行的入光斜面与出光斜面,导光板块通过入光斜面与出光斜面拼接,每一导光板块还包含连接入光斜面与出光斜面的入光面与出光面,其中入光面平行于出光面,入光斜面与该入光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反射层设置于导光板块之间。光源设置于入光面下方并邻近入光斜面。入光斜面入光面之间的夹角约为25度至65度。反射层可以设置于入光斜面或是出光斜面。背板可还包含定位柱,每一导光板块包含定位孔,定位孔与定位柱卡合,以将导光板块固定于背板。每一导光板块下方的光源的亮度可以相同或是不同。
背光模块采用拼接式的导光板结构,通过设置在斜面之间的反射层,可以减少导光板块的厚度,进而降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厚度。此外,由于导光板结构是由多个导光板块拼接而成,光源设置于导光板块下方,因此,可以达到局部调光的功效。
本发明采用拼接式导光板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可降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厚度,并简化导光板拼接的工序,提升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示出本发明的导光板结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示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示出图2中的背光模块的局部上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导光板结构
110:导光板块
112:入光斜面
113:凸耳
114:出光斜面
115:定位孔
116:入光面
118:出光面
120:反射层
200:背光模块
210:背板
212:定位柱
220:光源
230:反射膜
θ: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发明的精神,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发明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为使直下式背光模块达到轻薄化的需求,本发明提出一种采用拼接式导光板的直下式背光模块,以降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厚度,并简化导光板拼接的工序,提升组装效率。
参照图1,其示出本发明的导光板结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导光板结构100包含有多个导光板块110与多个反射层120。每一个导光板块110包含相互平行的两斜面,导光板块110之间通过斜面相互拼接,反射层120设置于斜面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75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