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精密压力机下死点动态补偿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6722.8 | 申请日: | 201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2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柯尊芒;鹿新建;邓建春;黄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徐州锻压机床厂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5/00 | 分类号: | B30B15/00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刘新合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精密 压力机 死点 动态 补偿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机,具体是一种高速精密压力机下死点动态补偿机构,属于压力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锻压机械行业中,对于高速精密压力机,要求具备很高的下死点精度,传统的高速精密压力机多采用曲柄滑块机构,依靠电机驱动蜗轮蜗杆机构,由此带动螺纹副旋转,实现滑块装模高度的调整,螺纹副在冲压时承受周期性冲压力,为消除螺纹间隙需要采用液压系统对螺纹进行锁紧。
现有技术中,通过微调装模高度实现滑块下死点的动态补偿,需要电机有较高的响应特性,并且在避开冲压区时进行调整,此时滑块装模高度调整部分的螺纹需要松开,调整完毕后需要再次锁紧;调整部位的螺纹承受冲压力,反复调整容易导致螺纹失效,难以实现下死点的动态补偿,继而直接影响冲压件的质量及模具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精密压力机下死点动态补偿机构,在压力机高速运转的情况下且在非冲压区域时,实现下死点动态补偿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速精密压力机下死点动态补偿机构,包括通过两个圆柱滚子轴承和轴座安装在连杆上的轴,所述轴为中部偏心结构,在轴的一端安装有蜗杆和蜗轮机构,蜗轮与轴连接,蜗杆通过轴承座固定在连杆上并通过弹性软轴与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在压力机机身上。
轴的偏心部与中轴通过中轴瓦连接。
伺服电机是高速伺服电机。
两个圆柱滚子轴承的径向游隙小于轴与轴座之间,轴与连杆之间的间隙。
安装在轴上位于蜗杆和蜗轮机构一侧的圆柱滚子轴承直接与连杆连接,另一侧的圆柱滚子轴承通过固定在连杆上的轴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独特的轴支撑机构,在动态补偿时克服的摩擦阻力小,冲压时承载能力大,且装配方便,补偿过程中滑块装模高度调整部分螺纹不需松开,消除了螺纹间隙造成的滑块下死点精度偏差,实现了下死点的动态补偿,保证了压力机的高冲压精度,提高冲压件的质量和模具寿命,同时将伺服电机直接固定在压力机机身上,不受振动冲击,提高了伺服电机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蜗轮蜗杆处剖视图。
图中:1、中轴,2、中轴瓦,3、轴,4、圆柱滚子轴承,5、轴座,6、连杆,7、轴承座,8、蜗杆,9、蜗轮,10、压盖,11、角接触轴承,12、弹性软轴,13、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高速精密压力机下死点动态补偿机构,包括通过两个圆柱滚子轴承4和轴座5安装在连杆6上的轴3,所述轴3为中部偏心结构,在轴3的一端安装有蜗杆8和蜗轮9机构,蜗轮9与轴3连接,蜗杆8通过轴承座7固定在连杆6上并通过弹性软轴12与伺服电机13连接,所述伺服电机13固定在压力机机身上。
轴3的偏心部与中轴1通过中轴瓦2连接,通过轴3的传动带动中轴1的上升或下降,进而带动滑块运动部件的上升或下降,实现压力机下死点的动态补偿。
伺服电机13是高速伺服电机,能够实现高速压力机在高速运转条件下的动态补偿。
两个圆柱滚子轴承4的径向游隙小于轴3与轴座5之间,轴3与连杆6之间的间隙,在压力机工作时,圆柱滚子轴承4先发生变形后,轴3分别与轴座5及连杆6接触,承受压力机工作时的冲压力,在非冲压时,圆柱滚子轴承4承受惯性力。
安装在轴3位于蜗杆8和蜗轮9机构一侧的圆柱滚子轴承4直接与连杆6连接,另一侧的圆柱滚子轴承4通过固定在连杆6上的轴座5连接,采用该支撑机构,能够实现在动态补偿时需克服的摩擦阻力小,冲压时承载能力大,同时便于装配。
如图2所示,固定在压力机机身上的伺服电机13通过弹性软轴12驱动的蜗杆8和蜗轮9机构,蜗杆8和蜗轮9机构的旋转带动轴3的转动,由于轴3采用的是中部偏心结构,继而实现通过中轴瓦2与轴3接触的中轴1的上升或下降,进而带动滑块运动部件的上升或下降,实现压力机下死点的动态补偿。
由于本下死点动态补偿机构仅在非冲压时根据需求进行调整,轴3仅承受圆柱滚子轴承4的摩擦阻力及滑块运动部件的惯性力,且采用了蜗杆8和蜗轮9减速机构,因此,伺服电机13所需的扭矩较小,即使弹性软轴12在传递扭矩时存在角度偏差,但由于存在的蜗杆8和蜗轮9机构的传动比大,而削弱了其对补偿精度的影响,继而在采用高转速的伺服电机13时,能够实现压力机在高速运转时且在非冲压区域下的下死点动态补偿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徐州锻压机床厂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徐州锻压机床厂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67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