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液压剪扩钳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6625.9 | 申请日: | 201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1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丁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尔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F3/00 | 分类号: | B25F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欣创专利商标事务所 31217 | 代理人: | 刘斌 |
地址: | 200245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液压 剪扩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剪扩钳,一种在没有交流电源的野外抗灾抢救或抢修时,用于剪断或扩张障碍物的便携式液压剪扩钳。
背景技术
在地震、火灾等抢救现场,为清除障碍物,常需用机械动力的剪扩钳代替笨重费力的人力剪扩钳。由于灾难现场通常没有交流电源,必需应用有电池的便携式液压剪扩钳。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液压剪扩钳,液压部件价格昂贵,使整机售价很高,不易普及,需要研制一种价廉质优的液压装置,使便携式液压剪扩钳的售价降低。
便携式液压剪扩钳的液压装置由柱塞泵、液压控制阀和油缸集合而成,结构十分紧凑,通常用图6所示的轴向转换控制阀的阀体和阀针,用移动阀针改变压力油流向,阀体内有尺寸精度较高的沉割槽,这在结构紧凑、形状复杂的缸体上加工难以保证精度。目前所见的中心进油液压油缸的结构见图7,为保证缸体与活塞间渗漏量小,要求缸体内孔与中心圆柱面很高的同心度和光洁度,加工难度很高,活塞和活塞杆的加工要求也较高。这些因素使液压装置的制造成本很高,必须对上述液压件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研制一种结构简单、价廉质优的便携式液压剪扩钳的液压装置,为此需对液压装置中的油缸和控制阀结构和工艺方法进行改进。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便携式液压剪扩钳,包括电池、电机、变速箱和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由油缸、液压操纵阀和柱塞泵构成。所述油缸由缸体、活塞和活塞杆构成,所述液压操纵阀由阀针和换向旋钮组成。所述缸体的顶部设有阀孔,该阀孔与液压操纵阀的阀针滑动配合,并与缸体的油腔的上腔联通。
所述缸体的侧壁设有油路通道,油路通道的上进油孔与缸体顶部的阀孔连通,且经上腔油孔与油腔的上腔连通;油路通道的下端与油腔的下腔油孔连通。
所述缸体的阀孔上没有沉割油槽,在阀针上有右油槽和左油槽。当换向旋钮处在“扩张”位置时,阀针上右油槽使阀孔的进油孔与上进油孔相通,通过油路通道与下腔油孔相通,此时,左油槽使阀孔的回油孔与上腔油孔相通。这时柱塞泵注入的压力油从阀孔经阀针上右油槽进入油缸下油腔,而上油腔油从左油槽经回油孔流回柱塞泵,压力油推动话塞向内,活塞杆拉动剪扩钳扩张物件。当换向旋钮处在“剪切”位置时,阀针上左油槽使进油孔与上腔油孔相通,此时,右油槽使回油孔与上进油孔相通,通过油路通道与下腔油孔相通。这时柱塞泵注入的压力油从阀孔经阀针上左油槽进入油缸上油腔,而下油腔油从右油槽经回油孔流回柱塞泵,压力油推动话塞向外,活塞杆拉动剪扩钳剪切物件。
本发明中,缸体内下油腔进出油孔由缸体侧壁上钻孔而成,并通过油路通道与阀孔连通,使缸体中央圆柱体取消,缸体和活塞、活塞杆结构简化,降低缸体和活塞间渗漏,减少缸体、活塞和话塞杆精加工工时。所述缸体液压操纵阀孔上没有间隔尺寸精度要求很高的沉割油槽,在阀针上有两条油槽,这样使缸体的加工工艺简化。这些使液压装置结构和工艺简化的方法,提高了液压装置的质量,避免油缸漏油,又节省很多精密加工工时,减少废品量,显著降低液压装置制造成本,也就降低了本便携式液压剪扩钳的售价。
附图说明
图1:便携式液压剪扩钳外形图;
图2:液压装置结构图;
图3:油缸剖视图;
图4:液压控制阀剖视图(剪扩钳扩张);
图5:液压控制阀剖视图(剪扩钳剪切);
图6:轴向转换控制阀示意图;
图7:中心进油液压油缸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便携式液压剪扩钳,包括电池、电机、变速箱和液压装置,见图1。所述液压装置是油缸1、液压操纵阀2和柱塞泵构成,见图2。所述油缸1由缸体11、活塞12和活塞杆13构成,所述液压操纵阀2由阀针21和换向旋钮22组成。 如 图3所示,所述缸体11的顶部设有阀孔112,该阀孔112与液压操纵阀2的阀针21滑动配合,并与缸体11的油腔111的上腔联通。
所述缸体11的侧壁设有油路通道116,油路通道116的上进油孔115与缸体11顶部的阀孔112连通,且经上腔油孔114与油腔111的上腔连通;油路通道116的下端与油腔111的下腔油孔113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尔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尔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66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