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体浓度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6130.6 | 申请日: | 201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0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任伟;刘胜香;张文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17 | 分类号: | G01N21/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3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浓度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浓度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煤矿液压支架用乳化液的浓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上用于液体浓度在线检测的装置多基于折光法原理,参见附图1,一束散射光,通常通过透镜组产生,从光密介质-棱镜进入光疏介质-溶液,在两介质界面上散射光的折射角度会发生改变,而折射角度的改变与光疏介质的浓度有一定的线性关系,通过CCD采集折射的光线,并计算形成折射光线的强度曲线图,强度曲线图中可以得到其光强明显变化的位置,也就是附图1中的分界线,通过强度曲线图与多个标准曲线图的对比,得到所测量液体的浓度。但国外现有的基于折光法原理的液体浓度检测装置价格普遍较高,检测原理相对复杂,透镜组产生的散射光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且CCD的采集效率低,计算繁琐,反应比较慢,无法满足快速连续测量的需要。
国内煤矿现场已经有在使用的国产的乳化液自动检测装置,但这些自动检测装置大多基于超声波或者电磁波的衰减法或声速法原理,其有效测量区间较窄,尤其对于乳化液这种特殊介质来说,检测效果很不理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液体,尤其是液压支架用乳化液浓度的快速准确测量,使井下操作人员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液乳化液的浓度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做出相应调整,提高井下液压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使用成本;同时使煤矿管理人员可以远程调阅乳化液浓度数据,以进一步提高煤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本发明提出一种液体浓度检测装置,包括:
机架、光源单元、棱镜和接收单元,所述光源单元、所述棱镜和所述接收单元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棱镜包括入射面、出射面和测量面,所述入射面和所述测量面的夹角为30~45°,所述出射面与所述测量面的夹角为30~45度°,所述入射面与所述出射面的夹角为105~110°;所述光源单元包括激光源和光纤,所述光纤的入射端连接所述激光源,所述光纤的出射端对准所述棱镜的入射面,所述光纤由600根以上的塑料纤维组成,每根塑料纤维的直径为40~45um,所述光纤具有8°以上的发散角;所述接收单元包括光电元件,所述光电元件靠近所述棱镜的出射面设置。
所述液体浓度检测装置还包括处理器单元,所述处理器单元连接所述光电元件,并实时检测所述光电元件的输出电流值。
所述棱镜为梯形。
所述处理器单元包括显示屏,用于显示检测到的所述光电元件的输出电流值或通过换算得到的液体浓度值。
所述光电元件为光电池。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直接使用光纤作为发散光的光源,避免了传统透镜组光源结构复杂、散射光不稳定、误差大的问题,使用光电元件直接接收折射光,反应迅速,避免了CCD采集速度慢的缺陷,且有效测量范围选择适当,有利于提高乳化液浓度测量的精度。
本发明填补了国内折光法测量液体浓度产品的空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井下等各种较恶劣的环境;反应速度快,可以实现液体浓度的动态监测;光源稳定性好,测量结果准确。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已知的折光法测量液体浓度的原理图;
附图2为本发明所述液体浓度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所述液体浓度检测装置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2,一种液体浓度检测装置,包括机架、光源单元、棱镜和接收单元,机架为一金属框架,其上固定安装光源单元、棱镜和接收单元。棱镜优选为一梯形棱镜,方便加工,且与待测液体的接触面较大,有助于提高测量精度。棱镜的两个侧面分别为棱镜的入射面和出射面,其长底面为棱镜的测量面,入射面和测量面的夹角α为30~45°,出射面与测量面的夹角β为30~45度°,且优选角度β大于角度α,以保证折射光线可以更多的从出射面射出,入射面与出射面的夹角保证在105~110°。附图2中的结构图为清楚各部件的关系,其各个面之间的角度可能没有在上述范围之内,可以理解的是,这仅是为表述光线发散关系而给出的一种示意性图示,并不意味着各面之间不受上述角度关系的约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61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