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浸胶液及其在芳纶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5542.8 | 申请日: | 201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9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龙妙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之门橡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693 | 分类号: | D06M15/693;D06M15/55;D06M15/41;D06M13/395;D06M11/74;D06M11/44;D06M11/38;D06M10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1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浸胶液 及其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浸胶液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浸胶液及其在芳纶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芳纶纤维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主要分为对位芳酰胺纤维(PPTA,芳纶1414)和问位芳酰胺纤维(PMIA,芳纶1313)。芳纶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等优良性能,其强度是钢丝的5~6倍,模量为钢丝或玻璃纤维的2--3倍,韧性是钢丝的2倍,而重量仅为钢丝的1/5左右,耐热性能好,受热后强度保持率高。此外,芳纶纤维还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抗老化性能,其发明被认为是高性能纤维领域的一个里程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芳纶浸胶骨架材料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业内人士的面前。
但是芳纶纤维的结构具有刚直的高分子和高的结晶性,使其表面活性低,因此无法期待它与橡胶间产生高的粘结强度。因此需要对芳纶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国内一直采用(RFL+粘合剂RP)浸渍液对芳纶骨架材料进行浸渍处理,这种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可利用现有一浴浸渍设各等优点;但浸渍的芳纶骨架材料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其粘合强度衰减比较快,特别是受潮再烘干后的粘合强度保持率更低,为充分利用芳纶纤维的优异性能,有必要对芳纶纤维二浴法浸胶处理方法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粘合强度保持率高,粘合强度衰减慢的浸胶液及其在芳纶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浸胶液,
第一浴的组分包括:
封闭异腈酸酯
环氧树脂
润湿剂
软水
第二浴的组分包括:
间苯二酚甲醛乳胶(RFL液)
硫化胶粉(RP)
软水
碳黑
水
氧化锌
其中间苯二酚甲醛乳胶由下述组分组成:
软水
丁吡胶乳
间苯二酚甲醛树脂液(RF液)
这些组分混合后,熟化20-40h再使用;
其中间苯二酚甲醛树脂液(RF液)由下述组分组成:
软水
间苯二酚
甲酸
氢氧化钠
这些组分混合后放置4-10h再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浸胶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第一浴的组分包括:
第二浴的组分包括:
其中间苯二酚甲醛乳胶由下述组分组成:
这些组分混合后,熟化20-40h再使用;
其中间苯二酚甲醛树脂液由下述组分组成:
这些组分混合后放置4-10h再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浸胶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第一浴的组分包括:
第二浴的组分包括:
其中间苯二酚甲醛乳胶由下述组分组成:
这些组分混合后,熟化20-40h再使用;
其中间苯二酚甲醛树脂液由下述组分组成:
这些组分混合后放置4-10h再使用。
上述的浸胶液用于浸渍芳纶纤维制作浸胶芳纶帘子布或浸胶芳纶绳子等。
一种使用上述浸胶液浸渍芳纶纤维的方法,包括:
(1)取芳纶纤维在第一浴中浸泡;
(2)将上述浸泡后的芳纶纤维在第二浴中水浴20-25℃浸泡,浸泡之后烘干。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浴的浸泡时间为4-6h,第二浴的浸泡时间为12-30h;烘干温度为200-260℃。
由于芳纶纤维的韧性和耐疲劳性差,芳纶线绳二浴法的第一浴浸渍液应减少甚至不用降低韧性的浸渍材料,同时又必须使浸胶后的线绳具有良好的粘合效果,为达到这两方面的要求,二浴法的第一浴浸渍液为水基环氧树脂浸渍液;第二浴浸渍液为RFL浸渍液,通过实验发现:二浴法浸渍的粘合活化芳纶长丝线绳粘合强度比一浴法浸渍的粘合活化芳纶长丝线绳高忧其是受潮再烘干后,两种浸渍方法制备的线绳粘合差异更加明显,二浴法浸渍的粘合活化芳纶长丝线绳粘合强度为受潮前的91.2%,而一浴法浸渍的粘合活化芳纶长丝线绳则降低到受潮前的62.4%,只为二浴法浸渍的粘试验用的粘合活化芳纶长丝线绳62.6%,因此用二浴法制备的粘合活化芳纶长丝线绳更适于储存。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之门橡塑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之门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55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