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霉阻燃聚酰胺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64545.X | 申请日: | 2012-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4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生;费彬;孙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L77/02;C08L77/06;C08K13/02;B29B9/06;B29C47/9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霉 阻燃 聚酰胺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聚酰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受霉菌腐蚀后表面性能会明显下降,常出现表面发粘、皱缩、变色等现象。霉菌在塑料表面生长后,制品受污染影响外观,会发出霉味,影响人类身体健康。
实践已经证明聚酰胺材料制品也常常被霉菌所腐蚀,主要原因有:使用的有机添加剂通常含有霉菌生长的营养源;高分子材料本身就含有能被霉菌所吸收的碳源和氮源;注塑制品在成型时用了脱模剂,为霉菌生长提供帮助;塑料制品在贮存、运输、使用过程中,表面不可避免会沾有灰尘、油污等可供霉菌生长的营养物质,当温度和湿度适宜时就会长霉。
目前聚酰胺的防霉技术主要是额外添加防霉剂,成本高,加工工艺要求高的特点。本发明提供的防霉技术,通过特殊选材,加工助剂在具有阻燃或抗氧化功能的同时具有防霉功能,不需要额外添加防霉剂,具有节省成本、加工工艺简单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防霉阻燃聚酰胺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聚酰胺能防止聚酰胺材料制品被霉菌所腐蚀,阻燃效果好,并且在气候温和、潮湿环境下也具有防霉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酰胺材料,由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制成:
聚酰胺 70-85份,
加工助剂 0.2-1.6份,
主阻燃剂 10-20份,
辅阻燃剂 3-10份。
所述聚酰胺选自尼龙6(PA6)、尼龙66(PA66)、尼龙610(PA610)或尼龙1212(PA1212)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加工助剂选自抗氧剂或润滑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的抗氧剂选自卤化亚铜或卤化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氯化亚铜、氯化钾、碘化亚铜、碘化钾、溴化亚铜或溴化钾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的润滑剂选自季戊四醇硬脂酸脂、白蜡油或褐煤蜡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的主阻燃剂选自十溴二苯乙烷、溴化聚苯乙烯、封端溴化环氧树脂或十溴二苯醚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述的辅阻燃剂选自硼酸锌与三氧化二锑或硼酸锌与锑酸钠的复配,复配比例为1∶1~1.5。
一种上述聚酰胺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配比称取各组分原料:聚酰胺70-85份,加工助剂0.2-1.6份,主阻燃剂10-20份,辅阻燃剂3-10份,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
(2)将混合均匀的物料于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挤出造粒。
所述的步骤(1)中的聚酰胺为干燥的聚酰胺,混合前在90~110℃下鼓风干燥2-6小时。
所述的步骤(2)中双螺杆挤出机的温度为160-280℃。
本发明的优点及其有益效果:
1、阻燃效果好,材料在潮湿环境下使用时具有防霉功能。
2、卤素具有抑菌作用。另外硼酸锌和卤化亚铜在材料中,金属离子溶出,逐渐游离,与霉菌体接触时,就会和菌体内活性蛋白结合使之失去活性,从而达到杀死霉菌作用,预防材料长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称取85份PA6在100℃下鼓风干燥3小时,称取褐煤蜡0.1份、氯化亚铜0.05份、氯化钾0.05份、十溴二苯乙烷10份、锑酸钠3份、硼酸锌2份,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5分钟;
将混合均匀的物料于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
挤出机温度设置为:I区190℃、II区220℃、III区230℃、IV区235℃、V区230℃、VI区230℃,机头235℃,材料挤出后,经水冷、切粒,粒料在100℃下鼓风干燥3小时,由注塑机制成样条,恒温23℃、湿度50%条件下放置48小时后开始按照标准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测试方法1为:阻燃性GB/T 2408,防霉等级GB/T 2423.16,28天。
实施例2
称取78份PA6在100℃下鼓风干燥3小时,称取褐煤蜡0.4份、碘化亚铜02份、碘化钾0.2份、十溴二苯醚15份、三氧化二锑4份、硼酸锌3份,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5分钟;
将混合均匀的物料于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45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