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控电磁阻尼器高低温测试台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4453.1 | 申请日: | 2012-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0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聂宏;陈传志;王小涛;陈金宝;邓飞;颜文彧;徐敏;杨健;席佳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控 电磁 阻尼 低温 测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试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为电磁阻尼器性能的测试提供所需的高低温环境及转速转矩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旋转机器的振动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且难以解决的问题,这类机器的转速高,都在超过临界乃至几倍临界转速以上运行,因此为了保证其安全运行,除了保证精细的设计和精确的制造安装外,通常还使用阻尼器来减小其振动。航天应用的电磁阻尼器的特性会受到空间环境的影响,为了保证空间环境电磁阻尼器对振动的阻尼作用,对阻尼器特性在空间环境状况下的测定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低温环境下,电磁阻尼器的性能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会对电磁阻尼器的阻尼效果产生影响。测试并了解电磁阻尼器的性能,对电磁阻尼器的设计和改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此电磁阻尼器进行试验的平台,从而影响其实际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电磁阻尼器高低温测试台,其可以测试电磁阻尼器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性能指标,并且通过分析和研究实验结果,得出电磁阻尼器的温度性能,为电磁阻尼器的设计、改进提供实验数据和实验依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可控电磁阻尼器高低温测试台,包括测试台架、驱动控制系统、转矩转速测量系统、温度控制测量系统和数据处理显示系统;
测试台架包括基座、交流伺服电机、刚性联轴器、转矩转速传感器、弹性联轴器、电磁阻尼器、高低温试验箱和温度传感器,交流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经由刚性联轴器连接转矩转速传感器的输入轴,而转矩转速传感器的输出轴经由弹性联轴器连接传动轴的输入端,所述传动轴的输出端与电磁阻尼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低温试验箱设于基座上,前述电磁阻尼器位于高低温试验箱的箱体内,而温度传感器以能够沿竖直方向滑动地设于高低温试验箱上;
驱动控制系统与交流伺服电机连接,转矩转速测量系统与转矩转速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温度控制测量系统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前述驱动控制系统、转矩转速测量系统、温度控制测量系统均与数据处理显示系统相连。
上述测试台架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含固定座和U型座,固定座固定于测试台架上,U型座固定于固定座上,且U型座的两侧对应形成穿孔,所述刚性联轴器位于U型座的两侧之间,交流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及转矩转速传感器的输入轴分别由两侧穿孔穿过后再连接刚性联轴器的两端。
上述测试台架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固定于测试台架上,该第二支架上形成有穿孔,所述转矩转速传感器和弹性联轴器分别位于第二支架的两侧,转矩转速传感器的输出轴穿过该穿孔后再与弹性联轴器的一端连接。
上述高低温试验箱包括箱体和箱门,箱体的一侧设有开口,而箱门可开合地设于箱体的该侧开口处;所述箱体与箱门相对的一侧设有传动轴孔,而箱体的顶部还分别开设有温度传感器安装孔和龙门悬架安装孔,所述龙门悬架由龙门悬架安装孔穿入,该龙门悬架在对应传动轴孔的位置开设有透孔,而传动轴的输出端依次穿过传动轴孔、龙门悬架上的透孔后与电磁阻尼器的输入轴连接,且该电磁阻尼器安装于龙门悬架上;温度传感器以能够在竖直方向滑动地设于温度传感器安装孔中。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中的测试台架结构简单,精度高,加工方便,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方便配合高低温试验箱测试电磁阻尼器的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性能变化;温度控制系统采用液氮制冷,电阻丝加热,温度稳定性好,误差±1°C,精度高,温度可在-60°C~60°C范围变化;电流驱动器输出交流驱动电流-5A~5A,交流伺服电机的转速可在0~3000n/min任意调节,转矩在-3N·M~3N·M之间调节,能够满足目前已知的电磁阻尼器的性能试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与刚性联轴器配合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与弹性联轴器配合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高低温试验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电磁阻尼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控电磁阻尼器高低温测试台,包括测试台架1、驱动控制系统13、转矩转速测量系统14、温度控制测量系统15和数据处理显示系统16,下面分别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44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