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控充换电双模电动汽车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4156.7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3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刘思佳;刘奥宇;曹新明;耿同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宇思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5/06 | 分类号: | B60S5/06;B60K1/04;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31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控 充换电 双模 电动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1212933A的“电动车辆蓄电池更换站”技术所采用的是对单体蓄电池的更换技术,具有对蓄电池更换速度慢、更换效率低的弊病;公开号为CN1217265A的“便于更换蓄电池的电动汽车及其方法”所公开的技术也是对车载多只蓄电池进行更换,蓄电池安装进电动汽车的蓄电池抽屉后,不能够进行在线充电,具有对蓄电池更换速度慢、更换效率低的弊病;由刘奥宇先生发明的“使用蓄电池集装箱的电动汽车”技术及与其紧密关联、相互配套的“电动车电能供应站”技术,由于采用了快速更换蓄电池集装箱的技术,使得电动汽车的电能补充可以在2-4分钟内快速完成,为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普及提供了廉价实用的技术解决方案,但是由于这种“使用蓄电池集装箱的电动汽车”和“电动车电能供应站”技术采用的是单一的更换蓄电池集装箱的技术,需要占用一定的场地来存放蓄电池集装箱,在城市市区内,大量兴建“电动车电能供应站”需要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成本也比较高,而传统技术的固定蓄电池组的纯电动汽车对电能的补充采用的是单纯充电技术,存在充电时间长、不能够即充即用的弊病,难以在2-4分钟内快速完成电能补充,制约了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突破传统电动汽车设计思维上电能补充方式单一化的局限,提供一种把原来单纯依靠快速更换蓄电池集装箱补充电能的电动汽车和单纯依靠充电补充电能的电动汽车,通过本技术和与本技术在技术上紧密关联、相互配套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申请号:申请号:201120012433.0)技术,及与充换电电动汽车紧密关联、相互配套的“充换电双模蓄电池集装箱”(申请号:201120012413.3)技术,将纯电动汽车改变成既可以通过快速更换统一尺寸标准的蓄电池集装箱进行电能补充,又可以通过对车载蓄电池集装箱做在仓充电进行电能补充的自控充换电双模电动汽车。
本发明的自控充换电双模电动汽车的技术方案是:在自控充换电双模电动汽车28的动力源放置仓31内放置有充换电双模蓄电池集装箱27,充换电双模蓄电池集装箱顶部带吊装孔(耳)32和/或平底和/或底部设置有叉装孔26或支撑脚的统一外形尺寸标准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箱体、箱内蓄电池组、蓄电池组管理系统构成,车上充换电双模蓄电池集装箱放置仓内安装有集成或分体插座或插头22,仓内的集成或分体插头或插座22与充换电双模蓄电池集装箱箱体上的快接快分集成或分体插座或插头8匹配连接,在集成或分体接电插座或插头22与电动车的调速控制器11或动力驱动电动机的输入电极连接电路之间连接有快接快分集成或分体供电/充电转换插座或插头25,快接快分集成或分体供电/充电转换插座或插头25与地面充电设备(桩)的集成或分体插头或插座18匹配连接,快接快分集成或分体供电/充电转换插座或插头25固定在纯电动汽车的车身上构成自控充换电双模电动汽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宇思高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宇思高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41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