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印刷物及印刷物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4095.4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3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须贝圭吾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J2/01 | 分类号: | B41J2/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瑞东;陈海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物及印刷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汽车的内饰部件和/或电气产品的外饰部件等的印刷物具有基体材料和在基体材料上用墨液印刷而成的印刷层。该印刷物通过例如冲孔、切割等的剪切加工形成开口,另外,进行拉深加工、弯曲加工等使一部分延伸的加工等的变形加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墨液采用紫外线固化型墨液等的放射线固化型墨液。
但是,存在适于剪切加工的墨液不适于变形加工,另外,适于变形加工的墨液不适于剪切加工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960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而,在进行变形加工的部位用适于变形加工的第1墨液形成第1印刷层,在进行剪切加工的部位用适于剪切加工的第2墨液形成第2印刷层,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但是,希望第1印刷层和第2印刷层同色的场合,即使第1印刷层用的第1墨液和第2印刷层用的第2墨液采用相同量,在第1墨液和第2墨液中,由于聚合性化合物不同,因此在第1印刷层和第2印刷层产生色差。即使该色差非常小,若第1印刷层和第2印刷层以预定距离以上分离则第1印刷层和第2印刷层呈现同色,但若第1印刷层和第2印刷层接触或接近,则存在第1印刷层和第2印刷层呈现不同色的缺点。另外,第1印刷层和第2印刷层的边界形成条纹那样,变得醒目,显著降低了品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使具有色差的第1印刷层和第2印刷层呈现同色的印刷物及印刷物的制造方法。
这样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记的本发明达成。
本发明的印刷物其特征在于,具备:基体材料;笫1印刷层,其在上述基体材料的第1区域用第1墨液印刷而成;第2印刷层,其在上述基体材料的与上述第1区域不同的第2区域,用与上述第1墨液相比特性或功能不同且具有色差的第2墨液印刷而成;第3印刷层,其以覆盖或掩埋上述第1印刷层和上述第2印刷层的边界的方式设置,相对于上述第1印刷层及上述第2印刷层具有色差,并用第3墨液印刷而成。
从而,具有色差的第1印刷层和第2印刷层可呈现同色。
本发明的印刷物中,优选的是,上述第3印刷层和上述第1印刷层用色度计测定时的色差为3以上,上述第3印刷层和上述第2印刷层用色度计测定时的色差为3以上。
从而,可以使具有色差的第1印刷层和第2印刷层更可靠地呈现同色。
本发明的印刷物中,优选的是,上述第3印刷层与上述第1印刷层及上述第2印刷层的色相不同。
从而,可以使具有色差的第1印刷层和第2印刷层更可靠地呈现同色。
本发明的印刷物中,优选的是,上述第3印刷层与上述第1印刷层及上述第2印刷层相比亮度高。
从而,可以使具有色差的第1印刷层和第2印刷层更可靠地呈现同色。
本发明的印刷物中,优选的是,上述第1印刷层和上述第2印刷层用色度计测定时的色差为2以下。
从而,可以使具有色差的第1印刷层和第2印刷层更可靠地呈现同色。
本发明的印刷物中,优选的是,上述第1印刷层和上述第2印刷层接触,上述第3印刷层从观察上述印刷物的方向看,设置为覆盖上述第1印刷层和上述第2印刷层的边界。
从而,可以使具有色差的第1印刷层和第2印刷层更可靠地呈现同色。
本发明的印刷物中,优选的是,上述第1印刷层和上述第2印刷层隔离配置,上述第3印刷层设置为掩埋上述第1印刷层和上述第2印刷层之间的间隙。
从而,可以不产生段差(台阶)地设置第1印刷层、第2印刷层和第3印刷层。
本发明的印刷物中,优选的是,上述第3印刷层的宽度是0.35mm以上。
从而,可以将第1印刷层和第2印刷层分离0.35mm以上,可以使具有色差的第1印刷层和第2印刷层更可靠地呈现同色。
本发明的印刷物中,优选的是,上述基体材料具有变形加工的第1加工区域,上述第1墨液层设置在上述第1加工区域。
从而,可以可靠地变形加工第1加工区域。
本发明的印刷物,优选是,进行了上述变形加工的印刷物。
从而,可以提供可靠地变形加工了第1加工区域的印刷物。
本发明的印刷物中,优选的是,上述基体材料具有剪切加工的第2加工区域,上述第2墨液层设置在上述第2加工区域。
从而,可以可靠地剪切加工第2加工区域。
本发明的印刷物,优选是,进行了上述剪切加工的印刷物。
从而,可以提供可靠地剪切加工了第2加工区域的印刷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40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印刷装置的对切割机构的驱动力传递装置
- 下一篇:工具接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