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装置及雷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3696.3 | 申请日: | 201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3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本田艾莱希斯 |
主分类号: | H01Q21/00 | 分类号: | H01Q21/00;G01S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胡琪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装置 雷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及雷达装置,其使用来自对于放射的毫米波的靶材(目标物)的反射波,对靶材进行检测。特别涉及一种包含于DBF(Digital Bearn Forming,数字束形成)雷达装置的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确保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开发有一种用于检测前进方向(前方)的障碍物或前行车辆等靶材的前方监视用车载雷达装置。在车载雷达装置中,具备多个接收天线,采用对来自各接收天线的接收信号进行移相并合成的处理(DBF方式)。车载雷达装置为了以高精度对靶材进行检测,在执行DBF方式时,优选将放射的电波的束宽及反射波的接收特性变窄。
通常,在关于执行DBF方式而得到的信号的天线的指向特性中,主要是来自靶材的方向的成分。将向该方向的指向特性称为主束。将向该方向以外的方向放射的信号的指向特性称为旁瓣,旁瓣不会完全为零。已知通常,通过增加天线的元件数,并在此基础上偏离配置元件,能够降低旁瓣。
例如,在日本专利3283589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述的天线装置中,由多个元件构成的阵列分割为多个子阵列,各子阵列朝向一个方向例如X轴方向偏离,相对Y轴方向形成阶梯差状。
但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天线装置中,由于由多个元件构成的全部子阵列朝向一个方向偏离,显著增加了向偏离方向的宽度。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天线装置中,存在作为追求小型化的车载雷达天线并不实用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方面而完成,提供一种小型且可以减少旁瓣的天线装置及雷达装置。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研制而成,本发明的一方式为一种天线装置,其具备多个含有相对基准线平行排列的多个元件的发送单元,其中,所述多个发送单元在由所述基准线划分的第1区域及第2区域内,沿垂直于所述基准线的第1方向并列配置,且随着从所述基准线分离而向平行于基准线的第2方向更加偏离的方式,配置成具有阶梯差的阶梯状。
在所述天线装置中,配置于所述第1区域内的所述发送单元和配置在所述第2区域内的所述发送单元可以处于以所述基准线为对称轴的镜像关系。
在所述天线装置中,对于配置于所述第1区域及所述第2区域的至少一方的所述发送单元,所述阶梯差也可以设定得相同。
在所述天线装置中,所述阶梯差可以设定为比所述发送单元具有的所述元件的间隔短。
所述天线装置可以具备多个相对所述基准线平行排列多个元件的接收单元。
在所述天线装置中,可以按照与由所述发送单元的配置决定的第1零点对应的角度成为、与由所述接收单元决定的第1零点对应的角度和与由所述发送单元决定的第1零点对应的角度的中间值的方式,决定所述发送单元间的阶梯差、所述元件间的间隔、所述接收单元具备的元件数、所述道信单元具备的元件数、及所述发送单元的阶梯状排列数。
在所述天线装置中,可以按照与由所述发送单元的配置决定的第1零点对应的角度和与由所述接收单元决定的第1零点对应的角度不具有整数比的关系的方式,决定所述发送单元间的阶梯差、所述元件间的间隔、所述接收单元具备的元件数、及所述发送单元的阶梯状排列数。
在所述天线装置中,可以按照与由所述发送单元的配置决定的第1零点对应的角度和与由所述发送单元决定的第1零点对应的角度不具有整数比的关系的方式,决定所述发信单元间的阶梯差、所述元件间的间隔、所述发送单元具备的元件数、及所述发送单元的阶梯状排列数。
在所述天线装置中,可以按照与由所述接收单元决定的第1零点对应的角度和与由所述发送单元决定的第1零点对应的角度不具有整数比的关系的方式,决定所述元件间的间隔、所述接收单元具备的元件数、及所述发送单元具备的元件数。
本发明的第2方式是具备所述天线装置的雷达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的天线装置及雷达装置,其由于分别在第1区域及第2区域内,多个发送单元向同一方向偏离的方式配置为阶梯状,因此,能够防止发送单元的配置区域的宽度的显著增加,同时降低旁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00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100的指向特性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由发送单元决定的零点θnt和由接收单元决定的零点θnr的分布的一例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本田艾莱希斯,未经株式会社本田艾莱希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36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出电路
- 下一篇:一种改良的RH精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