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及电视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1658.4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7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宋志成;李炜;曹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5/08;F21V17/10;H04N5/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梁朝玉;尚志峰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电视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包含该种背光模组的电视机。
背景技术
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中,需要采用扩散板起到扩散光线和支撑光学膜片两个主要作用。
目前,直下式背光模组中,无论是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荧光灯管)光源、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还是其它光源,扩散板都是背光模组光学架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扩散板在使光源的光线扩散的过程中会导致大量的光能损失,同时采用了扩散板以后,增加了零部件采购成本和电视机整机安装工序,增大了电视机整机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背光模组构架中使用扩散板不仅增加了零部件成本,同时增加电视机的装配工序和生产难度,降低生产效率;扩散板的使用也导致了大量的光能损失,需要增加光学膜片的使用,间接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使得电视机整机能耗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的背光模组,可以减少零部件的采购成本,降低电视机整机能耗,减少装配工序,同时保证光学膜片的良好支撑,降低背光模组及电视机的生产成本。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依次安装的液晶屏面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液晶屏面板下偏光面的光学膜片、支撑所述液晶屏面板和所述光学膜片的背板以及贴附于所述背板内壁的反射片,所述背板的开口端设置有台阶槽,设置有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液晶屏面板安装于所述台阶槽内。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视机,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背光模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通过省去现有背光模组中的扩散板,降低了因扩散板对光源的扩散导致的光能损失,可以减少LED灯的数目,降低背光模组的能耗;另一方面,背光模组中去除扩散板还节省了扩散板的采购成本,简化了背光模组的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电视机整机成本。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视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电视机,由于采用了新型的背光模组,省去现有背光模组中的扩散板,降低了因扩散板对光源的扩散导致的光能损失,可以减少LED灯的数目,降低背光模组的能耗;另一方面,背光模组中去除扩散板还节省了扩散板的采购成本,简化了背光模组的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电视机整机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所述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所述背光模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所述液晶屏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液晶屏面板上粘贴双面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6中各部件与附图标记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背板 2光学膜片 3液晶屏面板 4支架 5光源
6透镜结构 7双面胶带 31可视区 32非可视区 41安装支腿
11背板底部 12背板侧部 13台阶槽
100背光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100,包括依次安装的液晶屏面板3、固定设置于所述液晶屏面板3下偏光面的光学膜片2、支撑所述液晶屏面板3和所述光学膜片2的背板1以及贴附于所述背板1内壁的反射片,所述背板1的开口端设置有台阶槽13,设置有所述光学膜片的所述液晶屏面板安装于所述台阶槽13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16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