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珠凉垫单线直穿编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1350.X | 申请日: | 201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7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姚立纲;林冬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C1/02 | 分类号: | D04C1/02;D04C1/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珠 单线 编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串珠凉垫单线直穿编织方法,应用于对串珠凉垫的编织。
背景技术
在炎热的夏季,汽车凉垫是汽车内部环境的主要制造者。干净、保养细致以及和车内外的颜色搭配一致的汽车坐垫,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好感。在夏天车上装上凉垫,乘坐时质感舒适、凉爽,它的透气性很好,份量很轻,价格便宜,可抵御车内高温。因此很多车主会去购买一些合适的凉垫。
串珠凉垫是采用串线将串珠有机的串接起来形成的凉垫,由于各个串珠间相互约束,只要串线可靠,这种凉垫就会相对比较牢靠,其质量轻,价格合理,不易变形,且经久耐用,是目前市场上较为畅销的一款凉垫。此外,这种凉垫也可用于一些桌面花草等摆饰品的座垫。
目前国内外关于编织类的机器和文献有相当一大部分,如机织、缝纫机、竹席编织机构和三维编织技术等,但串珠凉垫的编织还全部是纯手工的,至今还没有凉垫编织机问世,甚至连相应的机构运动原理文章也没有。由于手工编织中,需要先用串线的上行线穿过一串珠,然后用串线的下行线穿过另一串珠,之后由串线的上下行线对穿单元间的共用串珠并相互拉紧形成一个单元,接着重复以上的动作形成下一个单元直至编织结束,这样的交替穿线动作较为繁琐,在机器上实现较为复杂且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串珠凉垫单线直穿编织方法,该方法易于在机器上实现,从而能为凉垫编织机的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依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串珠凉垫单线直穿编织方法,包括若干长度为L且内部中空的串珠和单根串线,其特征在于:每四个串珠构成一个单元,相邻单元共用一个串珠,所述串线穿过每个单元,所述凉垫由若干排且每排由n个单元构成的单排串珠凉垫组成,且串线两端按其在单元中的走线过程可分为上行线和下行线,在单元走线过程的交叉处上行线位于下行线部分的上方,按如下步骤进行:
a) 将下行线所需要的2n+1个串珠全部穿到串线中,并定义其中靠近串线中部的串珠为第一串珠,并将其移到串线中部,保持其在串线上的位置不变;
b) 定义未穿进串线的串珠为外部串珠,上行线穿入一外部串珠;
c) 提供离串线中部最近的下行线的两个串珠,并且将上行线移至靠近下行线端;
d) 使第一串珠绕着过第一串珠的中心、平行于编织平面且垂直于第一串珠内孔轴线的轴线逆时针翻转180°,在此过程中,需保持离串线中部最近的下行线的倒数第二个串珠不发生翻转;
e) 上行线穿过离串线中部最近的下行线的倒数第二个串珠;
f) 拉紧上行线,形成一个串珠单元;
g) 循环第b步到第f步的动作,直至编出所需的具有n个单元的单排串珠凉垫;
h) 以后每排的编织又从步骤a)开始循环,直至编出所需的串珠凉垫排数,之后再将这些单排串珠凉垫联接起来从而形成所需的串珠凉垫。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编织过程无需上下行线的反复交替穿线动作,适用于串珠凉垫的逐排编织,易于在机器上实现,为设计制造自动编织串珠凉垫机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步骤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步骤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步骤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步骤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步骤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六步骤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七步骤状态示意图。
其中:1—上行线 2—下行线 3—串珠 4—第一串珠 5—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串珠凉垫单线直穿编织方法,包括若干长度为L且内部中空的串珠和单根串线,每四个串珠构成一个单元,相邻单元共用一个串珠,所述串线穿过每个单元,所述凉垫由若干排且每排由n个单元构成的单排串珠凉垫组成,且串线两端按其在单元中的走线过程可分为上行线和下行线,在单元走线过程的交叉处上行线位于下行线部分的上方,按如下步骤进行:
a) 将下行线所需要的2n+1个串珠全部穿到串线中,并定义其中靠近串线中部的串珠为第一串珠,并将其移到串线中部,保持其在串线上的位置不变;
b) 定义未穿进串线的串珠为外部串珠,上行线穿入一外部串珠;
c) 提供离串线中部最近的下行线的两个串珠,并且将上行线移至靠近下行线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13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柜式模块化高密度刀片型服务器系统
- 下一篇:微机械陀螺自适应补偿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