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减振器的包敷活塞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1304.X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8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唐雪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F16J1/00;F16J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刘珍 |
地址: | 6101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减振器 活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振器的部件,尤其是一种用于减振器的包敷活塞。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减振器活塞其结构如图1所示,由现有活塞本体11和现有活塞环12组成,现有活塞本体11上加工有凹槽13,在加工好现有活塞本体11后,再将加工的现有活塞环12安装在现有活塞本体11的凹槽13中。采用这种结构的活塞是由两个独立的零件现有活塞本体11和现有活塞环12装配而成,由于现有活塞本体11与现有活塞环12在加工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加工误差,而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难以保证现有活塞本体11与现有活塞环12之间加工的一致性,导致经装配的活塞存在较大的累积误差。当活塞装配的累积尺寸过大,导致活塞与减振器缸体之间的配合过紧时,将增大减振器工作时的内摩擦力,加剧活塞的磨损;当活塞装配的累积误差尺寸过大,导致活塞与减振器缸体之间的配合间隙过大,减振器的密封效果不好。
减振器活塞的理想运动状态为活塞的运动方向与减振器缸体轴线在一条轴线上,而通常的车用麦弗逊悬架减振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减振器受到侧向力的作用,很难保证其在同一条轴线上,而传统活塞的现有活塞环12的表面积较小,在侧向力剧增的情况下,偏磨区的油膜被阻断,导致现有活塞本体11与减振器缸体直接接触,此时的摩擦系数要比现有活塞环12处于油膜中运动时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同时使减振器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发硬、发响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密封效果好,并能有效减少活塞与减振器缸体之间内摩擦,使用寿命长的包敷活塞。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一种用于减振器的包敷活塞,包括活塞本体和活塞环,所述活塞环包敷在活塞本体的外圆周表面上,活塞本体与活塞环为整体式结构。
所述活塞环的一端为喇叭口状。
所述活塞本体外圆周表面上有多个沟槽。
所述活塞环内表面有多个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大小和数量与活塞本体上沟槽的大小和数量相对应,使活塞环上的环形凸台正好落入活塞本体上的沟槽内。
所述活塞环与所述活塞本体之间为粘接连接。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活塞本体与活塞环采用整体式结构,减少了活塞本体和活塞环的加工和装配误差,使整个结构更加紧凑,提高了两者的配合精度。
2、活塞环一端的喇叭口设计,既能增强活塞在工作时与减振器缸体之间的密封性能,还起到减小两者之间摩擦力的作用。
3、活塞外圆周面上的沟槽和活塞环内表面的环形凸台设计,能有效增强活塞环与活塞粘接力,保证活塞在运动过程中,活塞环不会因脱落而导致活塞失效,提高了活塞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活塞环喇叭口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活塞本体;2、活塞环;3、活塞环的喇叭口;4、沟槽;5、包敷活塞;6、环形凸台;11、现有活塞本体;12、现有活塞环;1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为一种用于减振器的包敷活塞5,包括活塞本体1和活塞环2,活塞环2包敷在活塞本体1外侧,活塞本体1与活塞环2为整体式结构。该包敷活塞5通过先加工活塞本体1,然后将活塞环2粘接在活塞本体1的外圆周面上,使活塞本体1与活塞环2成为一个整体,减少了零件的加工和装配误差。整个包敷活塞5只需要保证包敷在活塞本体1外圆周面上的活塞环2的加工精度,就能有效控制包敷活塞5与减振器缸体之间的配合精度。
该包敷活塞5的活塞环2使用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并且相比于现有活塞环12要更加宽,增加了活塞环2与减振器缸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地减小了活塞环2与减振器缸体之间的内摩擦力。另外,由于聚四氟乙烯与钢之间的摩擦系数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钢与钢直接接触之间的摩擦系数要小得多,因而进一步减少了活塞环2与减振器缸体之间的内摩擦力。
该包敷活塞5整体采用包敷式设计,采用活塞环2与减振器缸体接触,可以避免活塞本体1与减振器缸体的直接接触,消除了传统减振器在受侧向力作用时产生发响、发硬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13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