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雾回收水型冷却塔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060854.X | 申请日: | 2012-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7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普思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C1/00 | 分类号: | F28C1/00;F28F25/02;F28F25/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1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冷却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泛及一种用于冷却塔的消雾及回收水的方法和设备,降低水的消耗及减少冷却塔的雾气。可广泛用于电力、石化、化工、钢铁等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形成大量的余热。冷却塔通过蒸发降低水的温度,是余热转移的场所。转移的余热通常都是不能用于其它处理的废热,并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去。冷却塔是散除过度热量并为此目的而广泛使用的高效及廉价的设备。通过冷却塔处理一定比例的工艺用水,其中的水通过系统循环且由于蒸发而减少。这种水的损耗对于冷却塔装置的使用者来讲是很大的损失。
由于蒸发而离开冷却塔的水处于纯净蒸汽的状态,系统中水的浓度会升高。为了系统及冷却塔的正常运转,必须添加水来补充因蒸发及排污而损失掉的那部分水。同时,排污那部分水中含有化学药剂,很难进行处理,极易造成环境的污染。
水因蒸发而造成损耗;且蒸发又使循环的冷却水浓度度增加,为了稳定水质,常采用加药旁滤法及排污法,其中排污法因投资及运行费用低而广为应用,其处理方法即排掉一部分浓度较高的水,依靠补充水来降低浓度,即存在排污损失,必须有新水补充。同时,水雾能造成冷却塔附近设备及道路结冰,造成环境光污染及影响当地气候,引起环保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消雾回收水冷却塔,旨在降低冷却塔的水耗及减少冷却塔出塔的水蒸气。具有较好的节水与环保的效果。
使用本发明专利,将有效的减少冷却塔的水蒸发和系统的排污。对于控制冷却气流(或喷淋冷水)的塔体侧壁上的进风(或喷淋冷水)装置,可根据具体的任务的设计条件给予调节。在冷凝过程中,水蒸汽与冷凝空气(或喷淋冷水)混合,在节水器上(或在混合气体区域)形成水滴,水滴落到塔内。因为本发明专利,在冷却塔系统回收的水接近纯水,比初始加入的水质要更好;可有效的改善冷却塔及工业循环水中的水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专利可有效的减少冷却塔雨雾(出塔水蒸气)。在塔内湿热空气与塔外冷凝空气(或喷淋冷水)相遇时,在塔内充分混合,并根据现场情况(设计条件)来计算进入塔内的冷空气量(或喷淋冷水量),并加以调节,从而使塔出口减少水蒸气的产生。此发明专利对消雾是非常有效的,因为能产生水蒸气的湿热水汽在冷却塔排方到周围环境之前,其绝大部分在塔内消除了。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却塔:含有塔体,设置在塔体内的节水器(或回收水装置)、布水器、塔体中部的填料层、贮水池、塔体侧壁上的进风(或喷淋冷水)装置。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塔体侧壁上的进风(或喷淋冷水)装置,此进风装置可根据现场情况(设计条件)安装到相应的具体位置。可以进行调节,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变负载运行。
此外,本发明在消雾方面的技术特征:通过进风(或喷淋冷水)装置引进外界相对于塔内的冷空气(或温度更低的水流),并与塔内的高湿热蒸汽充分混合;使得塔内混合气体处于不饱和状态。促使塔内高湿水蒸气冷凝形成水滴,并回收清洁水于塔内。
本发明可以多种方法及结构予以实践和完成,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有权力要求被认为包含这些等效的结构。通过改变冷却塔的结构形式,与现有的技术相比优势明显:1)减少蒸发量,可以提高节水率;2)可以消除或减少塔出口的水蒸气,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环保;3)回收的水中含有出塔空气中夹带的水滴,从而使飘滴损失率降低,更加环保,进一步提高水的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的机械通风冷却塔的消雾回收水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的自然通风冷却塔的消雾回收水时的示意图;
图中:含有塔体(1),设置在塔体内的节水器(或回收水装置)(2)、布水器(3)、塔体中部的填料层(4)、贮水池(5)、塔体侧壁上的进风(或喷淋冷水)装置(6)、风机(7)。
具体的实施方式:
结合所附图对本发明专利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普思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康普思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08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