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佩戴式无线传感的老人智能监护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0767.4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0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金彦亮;李国玉;缪林;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泰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A61B5/024;A61B5/08;A61B5/0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佩戴 无线 传感 老人 智能 监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老人智能监护领域,特别是推出了一种佩戴式无线传感的老人智能监护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我国的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在不断老化,整个社会人群,老人群体占据大部分。现实生活中,很多老人不与自己的子女同住,他们自己生活,可是随着年纪的增大,老人面对很多困难,他们无法自己照顾自己,甚至是无法应对生活中的危险。很多老人上了年纪,容易犯病,他们自己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在家里也无法寻找帮助的人。一旦病情发作,无法得到及时的营救,这种情况可能会引起生命危险,最终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现在的社会中,存在很多独居的孤独老人,他们自己不仅在感情上存在孤独,一个人也无法照顾好自己,面对更多的困难。这些老人都需要外界环境的帮助,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保护老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佩戴式无线传感的老人智能监护系统。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佩戴式无线传感的老人智能监护系统,包括佩带设备、接收器、移动通信网络和远程监视平台,其中,所述的佩带设备包含有检测传感器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佩带设备佩戴在人体身上的某部位,所述的检测传感器模块检测人体身上的各种特征,通过模数转换把检测到的人体特征转化为数据,并编码、压缩成数据流,然后传送给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块接收到传送来的数据流后,进一步通过近距离无线网络把数据流传输给所述的接收器,进一步所述的接收器通过所述的移动通信网络把视音频数据转发给所述的远程监视平台,所述的远程监视平台接收数据流并解码、播放,根据数据流反映的信息作出控制策略。
其中,所述的佩带设备其内部所述的检测传感器模块检测人体的体温变化并转化为数据,发送给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块。
其中,所述的佩带设备其内部所述的检测传感器模块检测人体的心跳变化并转化为数据,发送给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块。
其中,所述的佩带设备其内部所述的检测传感器模块检测人体的呼吸变化并转化为数据,发送给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块。
其中,所述的佩带设备其内部所述的检测传感器模块检测人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并转化为数据,发送给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块。
其中,所述的佩带设备其内部所述的检测传感器模块检测人体的脉搏变化并转化为数据,发送给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块。
其中,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块是WIFI无线传输模块,自动覆盖通信网络,进行无线通信。
其中,所述的接收器是无线传感器网关,实时接收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块发送的数据信息,并转发给所述的远程监视平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施例中的一种佩戴式无线传感的老人智能监护系统的网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佩戴式无线传感的老人智能监护系统,包括佩带设备1、接收器2、移动通信网络3和远程监视平台4,其中,所述的佩带设备1包含有检测传感器模块11和无线传输模块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佩带设备1佩戴在人体身上的某部位,所述的佩带设备1其内部所述的检测传感器模块11检测人体身上的各种特征,通过模数转换把检测到的人体特征转化为数据,并编码、压缩成数据流,然后传送给所述的佩带设备1内部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块12,所述的无线传输模块12接收到传送来的数据流后,进一步通过近距离无线网络把数据流传输给所述的接收器2,进一步所述的接收器2通过所述的移动通信网络3把视音频数据转发给所述的远程监视平台4,所述的远程监视平台4接收数据流并解码、播放,根据数据流反映的信息作出控制策略。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佩戴式无线传感的老人智能监护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方案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方案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法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泰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泰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07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