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糖脱色无患子皂苷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0226.1 | 申请日: | 201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7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吕扬效;金伟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J63/00 | 分类号: | C07J63/00;C07H15/256;C07H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宫爱鹏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色 无患子 皂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糖脱色无患子皂苷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来说是一种利用大孔树脂脱糖和超临界CO2脱色制备高品质无患子皂苷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无患子皂苷是一种天然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活性成分为三萜皂苷类(I)、倍半萜糖苷类(II)、脂肪油和蛋白质。它不仅具有强去污清洁能力,而且具有去重金属、抗菌美白、柔嫩肌肤、祛斑祛痘、防治皮肤病等优点。同时它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无毒副作用,并易于生物降解,可用于制造“天然无公害洗洁精”,可广泛用于玻璃、餐具、汽车清洁,以及美容、淋浴、洗发、皮肤保健等日用和工业洗涤。
目前,国内外有关无患子皂苷提取、分离和纯化的报道很少,国内生产无患子皂苷的厂家也不足10家,他们的产品普遍存在皂苷含量低、含糖量高、易结块、颜色深等缺陷,同时产品溶于水后溶液不透明,且有大量絮状物质存在,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产品的品质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集脱糖与脱色于一体,提供一种高纯度、低糖、浅色、不结块及溶于水后溶液澄清、无絮状沉淀的无患子皂苷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脱糖脱色无患子皂苷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无患子皂苷的提取
将粉碎后的无患子果皮和提取溶剂以质量比1∶2~6进行提取,提取三次,合并三次提取液;
(2)过滤纯化
将合并后的液体用滤布孔径为48~0.8μm板框过滤机过滤,其中压力为0.1~0.8MPa;板框过滤后的液体经0.2~0.02μm的微滤装置进行微滤,其中保持微滤装置压力为0.1~0.5MPa;
(3)大孔树脂脱糖纯化
微滤透过液经过大孔吸附树脂柱后,用去离子水洗至洗脱液糖度为0~0.5,然后用1~5Bv,体积百分比40%-95%乙醇水溶液洗脱,收集体积百分比为40%-95%的乙醇洗脱液;
(4)浓缩、干燥和造粒
乙醇洗脱液经减压蒸馏回收乙醇后得到不含醇溶液,该溶液由纳滤或反渗透进一步浓缩至比重为1.02~1.20,其中纳滤膜孔径为200~500Da;膜浓缩后的液体经喷雾干燥制成粉后,由造粒机造粒成直径为10~50目颗粒;
(5)经超临界CO2脱色纯化后,即得到脱色后的无患子皂苷。
步骤(1)所述超临界CO2脱色纯化是将造粒后的颗粒置于已经保温至40~70℃的超临界CO2萃取釜内,然后开启CO2高压泵以每小时2~5倍萃取罐体积的流量向萃取釜内注入超临界CO2流体;当萃取釜内压力升至15~40MPa,调节萃取釜和分离釜间的阀门,保持压力不变,含有色素的超临界CO2流体经减压阀进入已保温至30~60℃的分离釜内,分离釜内的CO2与色素分离后,色素落至釜底,CO2气体经冷凝器回收重新由CO2高压泵加压至15~40MPa进入萃取釜,然后进行循环萃取色素,萃取1~5h后,即得到脱色后的无患子皂苷。
步骤(1)所述无患子果皮还经过如下预处理:将无患子果皮置于10~50℃的清水中浸泡5~120min,将浸泡过的无患子果皮用胶体磨或者打浆机粉碎至10~100目。
步骤(1)将提取完的果皮渣再用脱浆机脱浆,并将得到的液体与提取液合并。
步骤(1)所述提取溶剂为含消泡剂质量浓度1~5‰的水溶液;所述提取温度为25~85℃,提取时间为10min~24h。
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或聚醚改性硅消泡剂。
步骤(3)所述大孔树脂型号为DM130、HZ-801或AB-8。
步骤(3)所述微滤透过液上柱量为1~5Bv,上柱速度为0.5~3Bv/h;所述去离子水和乙醇水溶液洗脱速度为0.5~3Bv/h。
步骤(4)所述纳滤或反渗透压力为0.2~2MPa。
步骤(5)所述萃取过程中,每隔20~30min,收集一次分离釜底部色素物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在前处理中采用浸泡工艺,可除掉无患子果皮表面的大部分糖类物质,降低了后续粉碎和脱糖的难度。
2、本发明采用湿法粉碎,减去了果皮烘干等工艺,进而大大降低了能耗。
3、本发明提取完毕后得到的无患子果皮渣经脱浆机脱浆,可大大降低提取液损失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02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烯烃聚合用固体催化剂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盐酸氯丙嗪的合成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