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翻边整形模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0145.1 | 申请日: | 201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1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雷雨成;黎华清;陈江;邵杰;赵盛林;余珍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刘洪京 |
地址: | 21407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整形模,尤其涉及一种翻边整形模,属于汽车钣件冲压模具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高速增长,同时人们对汽车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汽车的选择标准已经不再是经济,实用,舒适而已,漂亮的外观与良好的安全性能更被人们所注重。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使得汽车行业对于模具工艺要求越来越高。
在现有技术中,侧围50与前挡风玻璃以及顶盖搭接处基本是通过两道工序侧翻到位。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翻边整形模。其在侧翻边作业过程中,首先使用斜楔30先侧翻一段侧围,再使用斜锲31侧翻另一段侧围。这样两次侧翻就存在“交刀”的问题,“交刀”处就会出现痕迹。这种痕迹在后续工艺处理中基本上无法消除,因此严重影响产品外观质量,无法满足客户要求。且在两次翻边处理过程中,翻边装置成本高,调试周期长,产品生产过程效率也低。
参图2所示,在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翻边整形模,其采用侧围50一次成型的方式。该翻边整形模采用一个整体式斜楔32,该整体式斜楔32具有一定的角度。但采用这种翻边整形模成型后的产品与实际数控模型有偏差,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好。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翻边整形模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边整形模,其可消除现有技术中多次翻边处理过程中出现的“交刀”痕迹,提高产品外观质量,降低翻边装置的成本,缩短调试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翻边整形模(100),其至少包括
上插刀(1)、侧压料板(4)、侧翻边刀(9),若干斜锲(40),以及
固定在所述上插刀(1)上的一第一行程背板(2);以及底座(14),
所述翻边整形模(100)还包括设置在底座(14)上的若干推式定位块(11),其两侧固定连接有一第二行程背板(3)及滑动凸块(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插刀(1)垂直向下运动,通过第一行程背板(2)驱动第二行程背板(3),用以驱动推式定位块(11)及滑动凸块(10),并沿底座(14)与所述侧压料板(4)及侧翻边刀(9)相向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边整形模(100)还包括若干限位块(12),其固设于所述底座(14)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翻边整形模中增加推式定位块,可有效地消除“交刀”痕迹,提高产品外观质量,降低翻边整形模的成本,缩短调试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两组斜锲进行侧翻边处理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采用一组斜锲进行侧翻边处理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若干推式定位块的翻边整形模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的包含推式定位块的翻边整形模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的包含推式定位块的翻边整形模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图3所示的本发明一种整体翻边整形模100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翻边整形模100,其至少包括:上插刀1、侧压料板4、侧翻边刀9,若干斜锲40,以及固定在所述上插刀1上的一第一行程背板2;以及底座14,所述翻边整形模100还包括设置在底座(14)上的若干推式定位块11,其两侧固定连接有一第二行程背板3及滑动凸块10。
所述上插刀1垂直向下运动,通过第一行程背板2驱动第二行程背板3,用以驱动推式定位块11及滑动凸块10,并沿底座14与所述侧压料板4及侧翻边刀9相向移动。所述翻边整形模100还包括若干限位块12,其固设于所述底座14中。
结合参照图4及图5。翻边整形模100开始工作时,翻边整形模100在压机(未图示)的作用下开始下行。模具外导板(未图示)开始导向。这时固定在上插刀1上的第一行程背板2与固定在上模座(未图示)上面的上插刀1一起跟随上模座沿垂直方向下一起下行。当上模座下行到距模具闭合还有142mm的时候,行程背板2开始接触安装在推式定位块11上的行程背板3。在第一行程背板2及第二行程背板3的作用下推动推式定位块11向左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01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管材连接的两通连接组件
- 下一篇:一种离心风机的叶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