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副喷嘴两次附壁射流控制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9811.X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3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朱兴业;刘俊萍;袁寿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05B3/04 | 分类号: | B05B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嘴 两次 射流 控制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节水灌溉喷灌系统射流喷头中的关键设备,特指一种主副喷嘴两次附壁射流控制元件。
背景技术
喷灌技术是节水灌溉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射流喷头是属于中国独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喷头。全射流喷头的工作原理是水流的附壁效应。射流元件中的流动,水流从一个狭小的喷嘴中射向大气。此时,边缘射流的分子与周围静止的空气发生冲撞,使原来静止的气体一起流动,这就是射流流动过程中的卷吸作用,在卷吸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法改变水射流左右两侧的气体压力差,从而使主射流方向发生偏转。
经检索,目前相关申报专利有:双击同步全射流喷头,申请号90200784;一种全射流喷头,申请号86209507;全射流喷头,申请号03222424;附壁式射流喷头,申请号200710134562.5;目前这些专利中,均要求在作用区内设有信号水接嘴取得信号水,流入射流元件的某一侧,使这一侧在高低间切换,这就存在着信号水接嘴的设计和连接尺寸要求精度高等问题,这个关键技术问题成为制约射流喷头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目前射流喷头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喷洒时出现距喷头远处水量多、近处水量少的缺点;同时,还存在着由于从中心孔喷射出的水流流速过高,导致信号水接嘴取水不够稳定,射流元件左右两侧空气串通,不能稳定的形成压差从而旋转不够稳定等缺点。因此,开发出各种不同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新型射流喷头,将射流技术推广的同时解决存在的上述问题意义重大。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结构、新工作原理的主副喷嘴两次附壁射流控制元件,具有工作稳定可靠、水力性能优良等优点,属于一种技术创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水流直射时,信号接嘴不能间断性的取到信号水,从而射流元件左右不能形成压差,不易形成附壁射流冲击盖板,造成喷头不能步进、反向旋转运动的关键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工作稳定的主副喷嘴两次附壁射流控制元件。
一种主副喷嘴两次附壁射流控制元件,包括主喷嘴盖板、射流元件体、主喷嘴补气孔、主喷嘴连接管、空气三通、副喷嘴连接管、弯管连接件、副喷嘴、主喷嘴信号接嘴和副喷嘴导流管。
主喷嘴盖板位于射流元件体上端与其密封连接,中心出口孔呈正圆锥状。
射流元件体的内腔上部为作用区、中部为中心孔、下部为圆锥段。中心孔的出口处延其竖直中心线上对应开有两个凹槽,在射流元件体外壁上,一边设有主喷嘴补气孔,另一边设有主喷嘴信号接嘴,副喷嘴和主喷嘴信号接嘴处于射流元件体的同一侧,副喷嘴、主喷嘴信号接嘴、主喷嘴补气孔的中心轴线处在同一平面上。主喷嘴信号接嘴下端正对副喷嘴处设有主喷嘴入水孔。
副喷嘴内部为柱形内腔,在副喷嘴外壁上,一边设有副喷嘴入水孔,另一边设有副喷嘴补气孔及位于其上方的副喷嘴取水嘴,副喷嘴取水嘴的一端延伸到副喷嘴柱形内腔一定距离,副喷嘴上端有副喷嘴盖板,副喷嘴盖板中心出口孔呈正圆锥状。
空气三通一端有主喷嘴引气孔,另一端有副喷嘴引气孔,中间有入气孔。
主喷嘴连接管一端与主喷嘴补气孔密封连接,另一端与主喷嘴引气孔密封连接;副喷嘴连接管一端与副喷嘴补气孔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副喷嘴引气孔密封连接;副喷嘴导流管一端与副喷嘴取水嘴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副喷嘴入水孔密封连接;弯管连接件一端与射流元件体内的圆锥段贯通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副喷嘴底部内腔密封连接。
在喷头工作过程中,直射状态时,副喷嘴出口水流呈附壁状态,主喷嘴入水孔补入空气。当副喷嘴导流管的信号水被水流抽空后,副喷嘴出口水流恢复直射状态,喷射进入主喷嘴入水孔,使射流元件体的一侧没有空气补入,造成低压旋涡区,主射流向没有空气补入的一侧附壁,水流附壁冲击没有空气一侧的盖板,使射流喷头旋转运动。此时,副喷嘴取水嘴由于直射取到信号水,信号水流入副喷嘴入水孔后,射流恢复附壁,如此反复循环,主副喷嘴两次附壁射流控制元件间断性完成直射、附壁的切换动作。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稳定可靠,避免了目前射流喷头由于中心孔喷射出的水流流速过高,信号水接嘴不够稳定,从而旋转不够稳定等缺点,并克服了现有喷头水量分布距喷头远处水量较多,距喷头近处水量分布较少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主副喷嘴两次附壁射流控制元件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向视图。
图3为图1中的空气三通结构图。
图4为图1中副喷嘴的部面图。
图5 主射流直射状态示意图。
图6 主射流直射时副喷嘴流动状态示意图。
图7 主射流附壁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98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