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收稀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电控离子交换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9799.2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3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郝晓刚;韩念琛;孙斌;官国清;李一兵;马旭莉;张忠林;王忠德;刘世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69 | 分类号: | C02F1/469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戎文华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溶液 金属 离子 离子交换 工艺 | ||
1.一种回收稀溶液中金属离子的电控离子交换工艺;其所述工艺是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在隔膜式反应器中利用膜电极的电控离子交换性能,通过给膜电极交替施以还原氧化电压,结合外部液体供给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稀溶液中金属离子的连续分离及回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所述对稀溶液中金属离子的连续分离及回收的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在反应器中对金属离子同步进行吸附与脱附;
排放反应器中相应的处理液与再生液;
洗涤脱附膜电极;
排放洗涤液;
通过切换施加在膜电极上的电压,在反应器中对金属离子同步进行脱附与吸附;
排放反应器中相应的再生液与处理液;
洗涤脱附膜电极;
排放洗涤液;
按上述步骤循环进行,实现对稀溶液中金属离子的连续分离及回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艺;其所述膜电极是在三维多孔导电基体上沉积有电活性离子交换功能材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艺;其所述三维多孔导电基体是碳毡基体、泡沫镍基体或是网状玻璃碳基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艺;其所述电活性离子交换功能材料是NiHCF、PANI、PPy和NiHCF/PANI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艺;其所述电控离子交换是两电极体系的离子交换。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艺;其所述稀溶液中金属离子是Cs离子、Ca离子或是Pb离子。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艺;其所述排液过程为吹气排液过程。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艺;其所述稀溶液为金属离子含量小于50 mg/l的处理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979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