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支撑物双曲面真空玻璃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9712.1 | 申请日: | 201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8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包亦望;刘小根;邱岩;万德田;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3/24 | 分类号: | C03B2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鲁兵 |
地址: | 1000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撑 双曲面 真空 玻璃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玻璃,特别是指高隔热、高隔音无支撑物双曲面真空玻璃,为真空玻璃一种特殊结构,属于玻璃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真空玻璃是一种具有优良隔热保温的玻璃制品,用于建筑的门、窗、幕墙及冷柜的玻璃门等。
目前,真空玻璃的制作一般是采用两块平板玻璃周边用低熔点玻璃封接,两片玻璃之间内设支撑物,并将间隙抽成真空,其真空度要求达到10-2Pa以上。典型的真空玻璃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中数字101表示两片平板玻璃,102表示支撑物,103表示低熔点玻璃封接层,104表示抽气孔。
对于这种结构,每平米真空玻璃上分布大约有600~1000颗支撑物,支撑物一般由金属小圆柱制成,直径在0.3~0.6mm之间,在合片前先由机械或人工按要求布放在玻璃平面上。由于支撑物的存在,会带来如下几方面缺陷:(1)微小的支撑物由于不透明,近距离还是能够被肉眼看到,影响玻璃的美观;(2)两片玻璃之间数量众多的支撑物都是热桥,增加了真空玻璃的热导;(3)因大气压的存在,会在支撑物与玻璃接触部位产生接触应力,导致玻璃赫兹裂纹的产生,影响玻璃的可靠性应用;(4)支撑物的布放目前还缺乏可靠的机械布放方式,基本采用人工布放,耗时费力,真空玻璃产业化及机械化程度难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支撑物双曲面真空玻璃及其制造方法,以便提高真空玻璃的节能功效,并且使真空玻璃产品质量更加可靠,外观更加美观,可用于建筑顶篷和一些特殊部位的透光隔热。
本发明的无支撑物双曲面真空玻璃,由两片相同的曲面玻璃凸面向外对接且周边密封而成,两曲面玻璃之间的间隙为真空。
其中:所述曲面玻璃由拱起曲面和周边的封边平面构成。
所述的拱起曲面为球面或三心拱面。
所述曲面玻璃周边形状为矩形或圆形。
所述的两片曲面玻璃周边的封边平面在同一平面上,封边平面宽度为5~10mm。
两片曲面玻璃周边之间为封接层。
在至少一片曲面玻璃上设一抽气口,该抽气口与两片曲面玻璃之间的间隙相通。
本发明提供的制造无支撑物双曲面真空玻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两片材质、形状和尺寸相同的曲面玻璃,在第一片曲面玻璃的凸面内周边涂布低熔点密封玻璃,将另一片曲面玻璃凸面向外与第一片曲面玻璃对接,在真空炉中抽真空状态下将两片曲面玻璃密封形成无支撑物双曲面真空玻璃;或
选择两片材质、形状和尺寸相同的曲面玻璃,在任一曲面玻璃的拱起曲面靠近周边位置布置抽气孔,在第一片曲面玻璃的凸面内的周边涂布低熔点密封玻璃,将另一片曲面玻璃凸面向外与第一片曲面玻璃对接,在普通炉中将两片曲面玻璃密封,通过抽气孔将两片曲面玻璃之间的间隙抽真空,再对抽气孔封口形成无支撑物双曲面真空玻璃。
以上所述无支撑物双曲面真空玻璃的方法中,所述低熔点密封玻璃涂布在曲面玻璃周边内侧的封边平面处。
采用以上设计,本发明双曲面真空玻璃,由两片曲面玻璃边部封接形成真空状态,其间无需任何支撑物,两片曲面玻璃之间的间隙即使抽成真空,两片玻璃也不会因大气压差导致破裂和变形相互接触在一起,相同尺寸的曲面玻璃比平面玻璃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及更小的挠度,使双曲面真空玻璃强度更高、具有更优良的隔热隔音功能,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可用于建筑顶篷和一些特殊部位,如保温房、箱等采光窗,冰箱、冷柜玻璃门等。
附图说明
图1典型的已有真空玻璃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双曲面真空玻璃断面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中所用曲面玻璃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中所用曲面玻璃另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4A ANSYS分析图3A形式曲面玻璃在大气压作用下的应力分布;
图4B ANSYS分析图3A形式曲面玻璃在大气压作用下的挠度;
图5本发明制造得到的曲面真空玻璃实物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这些附图及说明仅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
本发明所述的无支撑物双曲面真空玻璃,其基本结构和原理如图2所示,包括两片曲面玻璃201,两片曲面玻璃201弧度向外边部对接,之间形成空气间隙层,周边是低熔点玻璃封接层2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97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