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的中药外用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9646.8 | 申请日: | 201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0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赵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瑞 |
主分类号: | A61K36/86 | 分类号: | A61K36/86;A61P17/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宋永丽 |
地址: | 250031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新生儿 毒性 红斑 中药 外用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是一种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的中药外用药。
背景技术
新生儿毒性红斑的症状是脸部出现红斑点,有些新生儿斑点连成块状,严重者易转为全身性红斑,少数新生儿易反复发作,有些新生儿在发病5-9天后能自愈,但大部分新生儿在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出现针刺状浓痂,继而造成其它感染。由于新生儿毒性红斑为近几年发病,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没有专有药品,因此,一般均用西药涂抹,常用药物为氧化镁洗剂、利凡诺、扑尔敏、地塞米松等,但是,用这些药的不足在于:痊愈后易使新生儿皮肤粗糙;另外,由于激素类药物一般不适用于新生儿,虽然采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对新生儿的成长发育尚未发现致病案例,但是,本领域一致认为采用中药治疗该病更具有安全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的中药外用药,采用纯中药原料制成膏状,使其达到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的目的。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的中药外用药,由下述重量比的中药原料制成:苦参28-32g、马齿苋28-32g、地肤子26-28g、白鲜皮26-28g、蒲公英28-30g、地丁16- 20g、秦艽16-20g、蛇床子16-22g、徐长卿16-20g、黄芩16-20g、甘草10-12g。
所述的一种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的中药外用药,由下述重量比的中药原料制成:苦参30g、马齿苋30g、地肤子28g、白鲜皮28g、蒲公英30g、地丁19g、秦艽19g、蛇床子19g、徐长卿18g、黄芩18g、甘草12g。
所述的一种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的中药外用药,由下述重量比的中药原料制成:苦参28g、马齿苋28g、地肤子26g、白鲜皮26g、蒲公英28g、地丁16g、秦艽16g、蛇床子16g、徐长卿16g、黄芩16g、甘草10g。
所述的一种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的中药外用药,由下述重量比的中药原料制成:苦参32g、马齿苋32g、地肤子28g、白鲜皮28g、蒲公英30g、地丁20g、秦艽20g、蛇床子22g、徐长卿20g、黄芩20g、甘草12g。
中医认为新生儿毒性红斑是湿热引起,因此,本发明选用的中药原料以清热解毒祛湿类为主。本发明采用的中药原料中的苦参用于清热祛湿,祛湿毒疮疡;马齿苋用于清热解毒,散血消肿;蒲公英用于消痈散结;蓁艽用于祛风湿、清湿热;黄芩用于清热燥湿,泻火;地肤子用于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白鲜皮用于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地丁用于清热利湿;蛇床子用于温肾助阳;徐长卿用于祛湿解毒;甘草用于调和诸药。上述各中药原料组合后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散血消肿、止痒去疹等功效,无毒副作用。采用上述各原料制成的膏状药物,用于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效果显著。临床统计资料表明:涂抹2小时后开始显效,显效率为100%。临床使用患者为94例,其中3例为全身性红斑,本发明所述外用药涂抹在红斑上,每天涂抹3次,涂抹2小时后红斑开始减退,红斑面积开始缩小,涂抹2天后,红斑全部消失的患者有76例,涂抹3天红斑全部消失的患者为92例,其中2例全身性红斑的患者涂抹4天后红斑全部消失,治愈率为100%,并且对所有患者跟踪观察30天无一例复发,所有新生儿痊愈后皮肤光滑细嫩。
典型病例:
刘红英,女,住山东省淄博市淄川昆仑镇,出生3天后,脸部出现红斑,经医院诊断为:新生儿毒性红斑,采用本发明外用药涂抹2小时后,红斑面积开始缩小,涂抹1天后,所有红斑全部消失,皮肤光洁细嫩。跟踪观察30天未复发。
战军,男,住东省章丘市明水镇砚池村,出生2天后脸部开始出现红斑,使用扑尔敏,没有明显好转,5天后转为全身性红斑,个别红斑出现针刺状脓点,医院检查后诊断为:新生儿毒性红斑。采用本发明外用药涂抹2小时后红斑面积减小,涂抹2天后,红斑消失70%左右,脓点结痂,涂抹3天后脓痂脱落,涂抹4天后红斑全部消失,皮肤光滑细嫩,跟踪观察30天未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治疗新生儿毒性红斑的中药外用药,其重量比的中药原料可以有下述多种组合制成:
1、苦参30g、马齿苋30g、地肤子28g、白鲜皮28g、蒲公英30g、地丁19g、秦艽19g、蛇床子19g、徐长卿18g、黄芩18g、甘草12g。
2、苦参28g、马齿苋28g、地肤子26g、白鲜皮26g、蒲公英28g、地丁16g、秦艽16g、蛇床子16g、徐长卿16g、黄芩16g、甘草1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瑞,未经赵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96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